相关习题
 0  85343  85351  85357  85361  85367  85369  85373  85379  85381  85387  85393  85397  85399  85403  85409  85411  85417  85421  85423  85427  85429  85433  85435  85437  85438  85439  85441  85442  85443  85445  85447  85451  85453  85457  85459  85463  85469  85471  85477  85481  85483  85487  85493  85499  85501  85507  85511  85513  85519  85523  85529  85537  170175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测定了香梨果实从形成到成熟及采收后某些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香梨果实发育初期(花后15d左右)达到高峰,且在果实迅速膨大期间(花后60d左右)含量比值加大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______(填激素名称)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说明果实正常发育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香梨果实采收后30d才进入完全成熟阶段,在此过程中乙烯含量的变化说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采收后________的骤减是果实成熟的必要条件,脱落酸积累可能触发了果实的衰老过程,________含量再次升高,可能促使衰老阶段乙烯的大量合成,因此在果实成熟衰老后期调节_______________至较低水平将是延缓香梨果实衰老的关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 ℃条件下15 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木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 ℃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2.0
1.8
1.4
1.0
X
Y
Z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步骤二:利用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 ℃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 ℃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 ℃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0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________(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________。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________进行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在“探究淀粉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中,一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如下列实验步骤:(假设该酶的最适pH是6.8)
第一步:取1支试管,其内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
第二步:接着注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2 mL(边加入,边振荡);
第三步:再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 mL振荡,然后静置5 min;
第四步:将试管下部放入盛有温水(50~60 ℃)的烧杯中,保温1 min。
实验现象:试管内液体仍呈蓝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现象说明淀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实验第四步出现“试管中的液体由蓝色变成砖红色”的实验现象,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该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1)和(2)两小题,能够说明淀粉酶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根据第(2)小题做了改进,看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结论:
①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②酶具有专一性。
但其他同学认为这两点结论均不妥,其理由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纳豆激酶(NK)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菌产生的蛋白酶,它不但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A过程),还能间接激活体内纤溶酶原(B过程)。如图是有关纳豆激酶溶栓机理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NK直接水解作用:给定纤维蛋白平板,将______________滴加其上,若出现相应的溶解圈,则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K的间接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活体内纤溶酶原,增加纤溶酶的量和作用,溶解血栓。
(3)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材料,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的溶栓效果,并补全表格空白位置上的相应内容。供选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蛋清溶液、缓冲液、双缩脲试剂、量筒、试管和秒表。实验步骤:(“+”表示添加,“-”表示未添加)

 
加入物质的成分
试管1
试管2
1
A____________


2
缓冲液


3
纳豆激酶(NK)溶液


4
B____________


①表格中A处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B处添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果的鉴定所用的观察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
(单位:×106个/mL)

温度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 h
24 h
48 h
72 h
96 h
120 h
144 h
168 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下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2,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值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 h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 d,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第5 d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若干个)开展了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验研究,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开关,使水柱液面平齐,然后关闭活塞开关,8小时后,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容器
植物
部位
光质(光照强度相同且适宜)
温度(℃)
两侧水柱高度差(mL/8 h)
1
天竺葵


25
240
2
天竺葵


25
30
3
紫罗兰


25
160
4
紫罗兰


25
20
请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探究性实验课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好选择的容器标号是____________。
(2)若容器1的烧杯中加入的是CO2的缓冲液,U型管左侧液面的变化是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mL/h。为了更准确的测定,应对实验结果进行校正(排除非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校正装置的实验结果是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低,则校正之后的净光合速率比原来___(填“大”或“小”)。
(3)利用图示装置测量天竺葵植株的呼吸速率,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产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1)pH对不同蛋白酶的活力影响有差异。据下图可知,_________更适宜作为食品添加剂,理由是________。蛋白酶的活力可用________的量来表示。

(2)该蛋白酶的提取工艺流程如下:

兴趣小组分别对酶保护剂浓度、提取液pH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显示,酶保护剂浓度在0.02-0.06mol/L范围内,酶活力较高;提取液pH在6.0-8.0范围内,酶活力较高。他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粗酶制剂的美活力,以达到最佳提取效果,还需对酶保护剂浓度和提取液pH进行优化,并确定以此为探究课题。请拟定该课题名称,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下图。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绿叶素含量变化的曲先是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下图。据图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和植株。
Ⅱ.植株乙: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
(三)推测结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