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 (φ为参数,实数a>0),曲线C2 (φ为参数,实数b>0).在以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l:θ=α(ρ≥0,0≤α≤ )与C1交于O、A两点,与C2交于O、B两点.当α=0时,|OA|=1;当α= 时,|OB|=2.
(Ⅰ)求a,b的值;
(Ⅱ)求2|OA|2+|OA||OB|的最大值.

【答案】解:(Ⅰ)由曲线C1 (φ为参数,实数a>0), 化为普通方程为(x﹣a)2+y2=a2 , 展开为:x2+y2﹣2ax=0,
其极坐标方程为ρ2=2aρcosθ,即ρ=2acosθ,由题意可得当θ=0时,|OA|=ρ=1,∴a=
曲线C2 (φ为参数,实数b>0),
化为普通方程为x2+(y﹣b)2=b2 , 展开可得极坐标方程为ρ=2bsinθ,
由题意可得当 时,|OB|=ρ=2,∴b=1.
(Ⅱ)由(I)可得C1 , C2的方程分别为ρ=cosθ,ρ=2sinθ.
∴2|OA|2+|OA||OB|=2cos2θ+2sinθcosθ=sin2θ+cos2θ+1= +1,
∵2θ+ ,∴ +1的最大值为 +1,
当2θ+ = 时,θ= 时取到最大值
【解析】(I)由曲线C1 (φ为参数,实数a>0),利用cos2φ+sin2φ=1即可化为普通方程,再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公式即可得出极坐标方程,进而得出a的值.同理可得b的值.(II)由(I)可得C1 , C2的方程分别为ρ=cosθ,ρ=2sinθ.可得2|OA|2+|OA||OB|=2cos2θ+2sinθcosθ= +1,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与值域即可得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F1、F2为双曲线的焦点,过F2垂直于实轴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BF1交y轴于点C,若AC⊥BF1 ,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2
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2﹣a﹣2b﹣2c=0且a+2b﹣2c+3=0.则△ABC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解人们对于国家新颁布的“生育二孩放开”政策的热度,现在对某市年龄在35岁的人调查,随机选取年龄在35岁的100人进行调查,得到他们的情况为:在55名男性中,支持生二孩的有40人,不支持生二孩的有15人;在45名女性中,支持生二孩的有20人,不支持的有25人.
(Ⅰ)完成下面2×2列联表,并判断有多大的把握认为“支持生二孩与性别有关”?

支持生二孩

不支持生二孩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附:K2= ,其中n=a+b+c+d

P(K2≥k0

0.150

0.100

0.050

0.010

0.005

0.001

k0

2.072

2.706

3.841

6.635

7.879

10.828

(Ⅱ)在被调查的人员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支持生二孩的人中抽取6人,再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这6人中随机抽取2人,求这2人中恰好有1名男性的概率;
(Ⅲ)以上述样本数据估计总体,从年龄在35岁人中随机抽取3人,记这3人中支持生二孩且为男性的人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分别在边AB,BC上,且AB=3AD,BC=2BE.
(Ⅰ)用向量 表示
(Ⅱ)设AB=6,AC=4,A=60°,求线段DE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定义1:若函数f(x)在区间D上可导,即f′(x)存在,且导函数f′(x)在区间D上也可导,则称函数f(x)在区间D上的存在二阶导数,记作f″(x)=[f′(x)]′. 定义2:若函数f(x)在区间D上的二阶导数恒为正,即f″(x)>0恒成立,则称函数f(x)在区间D上为凹函数.已知函数f(x)=x3 x2+1在区间D上为凹函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若 x>y>0,则 ln x+ln y>0
B.“φ= ”是“函数 y=sin(2x+φ) 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
C.?x0∈(﹣∞,0),使 3x0<4x0成立
D.已知两个平面α,β,若两条异面直线m,n满足m?α,n?β且 m∥β,n∥α,则α∥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四边形ABCD中(如图①),AB∥CD,AB⊥BC,G为AD上一点,且AB=AG=1,GD=CD=2,M为GC的中点,点P为边BC上的点,且满足BP=2PC.现沿GC折叠使平面GCD⊥平面ABCG(如图②).
(1)求证:平面BGD⊥平面GCD:
(2)求直线PM与平面BGD所成角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数列{an}是公比为q(q>1)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Sn . 已知S3=7,且3a2是a1+3与a3+4的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Ⅱ)设bn= ,cn=bn(bn+1﹣bn+2),求数列{cn}的前n项和T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