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发现,学生接受能力依赖于老师引入概念和描述问题所用的时间,讲座开始时,学生的兴趣增长,中间有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学生的兴趣保持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分析结果和实验表明,用f(x)表示学生掌握和接受概念的能力(f(x)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x表示提出和讲授概念的时间(单位:分),可以有以下的公式:f(x)=
-0.1x2+2.6x+43(0<x≤10)
59(10<x≤16)
-3x+107(16<x≤30)

(1)开讲多少分钟后,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能维持多少时间?
(2)开讲5分钟与开讲20分钟比较,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一些?
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第一小题求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其实就是要求分段函数的最大值,方法是分别求出各段的最大值取其最大即可.
第二小题比较5分钟和20分钟学生的接受能力何时强,方法是把x=5代入第一段函数中,而x=20要代入到第二段函数中,比较大小即可.不同的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解析式才能符合要求.
解答: 解:(1)当0<x≤10时,f(x)=-0.1x2+2.6x+43,
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对称轴为x=13,
故f(x)的最大值为f(10)=59,
当10<x≤16时,f(x)=59
当x>16时,f(x)为减函数,且f(x)<59
因此,开讲10分钟后,学生达到最强接受能力(为59),能维持6分钟时间.
(2)f(5)=53.5,f(20)=47,
故开讲5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开讲20分钟时要强一些.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分段函数的基本知识及分段函数图象增减性的应用.此题学生容易出错,原因是学生把分段函数定义理解不清,自变量取值不同,函数解析式不同是分段函数最显著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在函数f(x)=1gx的图象上有三点A、B、C,横坐标依次是m-1,m,m+1(m>2).
(1)试比较f(m-1)+f(m+1)与2f(m)的大小;
(2)解不等式f(x)>f(x2+x-2)
(3)求△ABC的面积S=g(m)的值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两条直线l1:2x-y+1=0,l2:ax+y+2=0,点P(3,1).
(Ⅰ)直线l过点P,且与直线l1垂直,求直线l的方程;
(Ⅱ)若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求a的值;
(Ⅲ)点P到直线l2距离为3
2
,求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函数y=f(x)满足:f(x+1)=x2+x+1.
(1)求f(x)的解析式;
(2)求f(x)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函数y=2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A、(-∞,0)和(2,+∞)
B、(0,2)
C、(-∞,0)∪(2,+∞)
D、(-∞,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集合A=B=R,x∈A,y∈B,f:x→y=ax+b,若4和10的原象分别是6和9,则19在f作用下的象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F1、F2分别是椭圆
x2
49
+
y2
24
=1的左、右焦点,点P在椭圆上,且|PF1|-|PF2|=2,则△PF1F2的面积为(  )
A、24
3
B、24
C、48
3
D、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函数f(x)=ax+lnx(a∈R).
(Ⅰ)若a=2,求曲线y=f(x)在x=1处切线的斜率;
(Ⅱ)求f(x)的单调区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有500件产品编号从1到500,现在从中抽取5件检验,用系统抽样确定所抽取的编号为(  )
A、50,100,150,200,250
B、50,150,200,350,400
C、50,110,170,230,290
D、100,200,300,400,5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