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点A1,A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顶点,B为椭圆的上顶点,一个焦点为F(,0),离心率为.点M是椭圆C上在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动点,直线A1M与y轴交于点P,直线A2M与y轴交于点Q.
(I)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II)若把直线MA1,MA2的斜率分别记作k1,k2,求证:k1k2=-
(III) 是否存在点M使|PB|=|BQ|,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分析:(I)设椭圆C的方程为(a>b>0),由焦点F可求得c值,由离心率可得a值,由b2=a2-c2即可求得b值;
(II)由(I)写出A1、点A2的坐标,设动点M的坐标为(x,y),由题意可知0<x<2,y>0,根据斜率公式可表示出k1,k2,进而表示出k1k2,再由点M在椭圆上,可消掉k1k2中的y,从而可证;
(III) 分别设直线MA1的方程为y=k1(x+2),直线MA2的方程为y=k2(x-2),易求点P、Q的坐标,由椭圆方程写出B点坐标,从而PB|=|BQ|可表示为k1,k2的方程,与k1k2=-联立可求得k2,从而可求得直线MA2的方程,进而可求得点M坐标,注意检验直线MA2是否满足条件;
解答:(I)解:由题意,可设椭圆C的方程为(a>b>0),则c=
所以a=2,b2=a2-c2=1,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II)证明:由椭圆C的方程可知,点A1的坐标为(-2,0),点A2的坐标为(2,0),
设动点M的坐标为(x,y),由题意可知0<x<2,y>0,
直线MA1的斜率>0,直线MA2的斜率<0,
所以
因为点M(x,y)在椭圆=1上,
所以,即
所以k1k2==-
(III)设直线MA1的方程为y=k1(x+2),令x=0,得y=2k1,所以点P的坐标为(0,2k1),
设直线MA2的方程为y=k2(x-2),令x=0,得y=-2k2,所以点Q的坐标为(0,-2k2),
由椭圆方程可知,点B的坐标为(0,1),
由|PB|=|BQ|,得
由题意,可得1-2k1=(-2k2-1),
整理得4k1-2k2=3,与k1k2=-联立,消k1可得2+3k2+1=0,
解得k2=-1或
所以直线MA2的直线方程为y=-(x-2)或y=-(x-2),
因为y=-(x-2)与椭圆交于上顶点,不符合题意.
把y=-(x-2)代入椭圆方程,得5x2-16x+12=0,
解得x=或2,
因为0<x<2,所以点M的坐标为().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斜率及椭圆方程的求解,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一个长轴端点为(0,1),短轴端点和焦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直线l与y轴交于点P(0,m),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
AP
=3
PB

(Ⅰ)求椭圆C的离心率及其标准方程;
(Ⅱ)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y轴上,离心率e=
2
2
,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短距离为1-
2
2
,直线l与y轴交于点P(0,m),与椭圆C交于相异两点A、B,且
AP
PB

(1)求椭圆方程;
(2)若
OA
OB
=4
OP
,求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y轴上,短轴长为
2
、离心率为
2
2
,直线l与y轴交于点P(0,m),与椭圆C交于相异两点A、B,且
AP
=3
PB

(I)求椭圆方程;
(II)求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y轴上,离心率e=
2
2
,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短距离为1-e,直线l与y轴交于点P(0,m),与椭圆C交于相异两点A、B,且
AP
PB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
OA
OB
=4
OP
,求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一个长轴端点为(0,2),短轴端点和焦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直线l与y轴交于点P(0,m),与椭圆C交于相异两点A、B,且
AP
=2
PB

(Ⅰ)求椭圆方程;
(Ⅱ)求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