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已知圆,抛物线的顶点为,准线的方程为为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作圆的两条切线与轴交于.

(Ⅰ)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若,求△面积的最小值.

【答案】(1).

(2)32.

【解析】分析:(Ⅰ)根据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可得,故抛物线的方程可求出.

(Ⅱ)求出过的圆的切线的方程后可得两点的横坐标,它们可用及其相应的斜率表示,因此也与这三者相关.再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半径得到斜率满足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和消元后可用关于的函数表示,求出该函数的最小值即可.

详解:(Ⅰ)设抛物线的方程为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是.

(Ⅱ)设切线,即

切线与轴交点为,圆心到切线的

距离为,化简得

设两切线斜率分别为,则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所以切线与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为3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在直三棱柱中,,点在线段上.

(Ⅰ)证明:

(Ⅱ)求平面与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曲线的普通方程和的直角坐标方程;

(2)分别交于点,求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离心率为,过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且的周长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与椭圆分别交于两点,且,试问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D=2∠BAD=1, CD=3,cos B.

(1)求△ACD的面积;

(2)BC,求AB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五种不同颜色给三棱台的六个顶点染色,要求每个点染一种颜色,且每条棱的两个端点染不同颜色.则不同的染色方法有______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命题pk2﹣8k﹣20≤0,命题q:方程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

(1)命题q为真命题,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若命题“pq”为真,命题“pq”为假,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其中常数.

(1)当时,求函数的极值;

(2)若函数有两个零点,求证:

(3)求证: .

选做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一:2018年,全国逾半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 置“”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材料二:20194月,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决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模式,所谓“”,即“3”是三门主科,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是必选的.“1”指的是要在物理、历史里选一门,按原始分计入成绩.“2”指考生要在生物、化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中选择2门.但是这几门科目不以原始分计入成绩,而是等级赋分.等级赋分指的是把考生的原始成绩根据人数的比例分为五个等级,五个等级分别对应着相应的分数区间,然后再用公式换算,转换得出分数.

1)若按照“”模式选科,求选出的六科中含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的概率.

2)某教育部门为了调查学生语数外三科成绩与选科之间的关系,现从当地不同层次的学校中抽取高一学生2500名参加语数外的网络测试,满分450分,并给前400名颁发荣誉证书,假设该次网络测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且满分为450分;

①考生甲得知他的成绩为270分,考试后不久了解到如下情况:“此次测试平均成绩为171分,351分以上共有57人”,问甲能否获得荣誉证书,请说明理由;

②考生丙得知他的实际成绩为430分,而考生乙告诉考生丙:“这次测试平均成绩为201分,351分以上共有57人”,请结合统计学知识帮助丙同学辨别乙同学 信息的真伪.

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