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1,在平面四边形中,,现将沿四边形的对角线折起,使点运动到点,如图2,这时平面平面.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2)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答案】(1);(2)2.

【解析】

解法一:(几何方法)

1)过做垂线,垂足为,连接,通过线面垂直的证明得到在平面内射影为,再根据长度关系计算出的值即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2)利用中点,过点,垂足为,连接,通过证明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为,再计算出的值即为二面角的正切值;

解法二:(向量方法)

1)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出平面的法向量并计算出线面角的正弦,由此可计算出线面角的正切值;

(2)计算出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根据两个向量的余弦值计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即可求解出二面角的正切值.

解法一:(1)

为正三角形,

过点做垂线,垂足为,连接

平面平面为交线,

平面

在平面内射影,

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在直角三角形中,

中点,连接,易知

中点,

在直角三角形中,

平面,且平面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2)平面平面为交线,且

平面

过点,垂足为,连接

平面

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直角三角形中,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

解法二:

为正三角形,

中点,则

在平面内,过点作垂直于的直线.

平面平面

为坐标原点,轴,轴,直线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平面几何知识,易得,

(1)

平面

可取为平面的法向量.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正切值为.

(2)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即

,得

平面的法向量为

二面角的正切值为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共有学生2000人,其中男生1100人,女生900人为了调查该校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收集该校100名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单位:小时)

1)应抽查男生与女生各多少人?

2)如图,根据收集100人的样本数据,得到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样本数据分组区间为.若在样本数据中有38名女学生平均每周课外阅读时间超过2小时,请完成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与性别的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该校学生的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与性别有关”.

男生

女生

总计

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2小时

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超过2小时

总计

附:

0.100

0.050

0.010

0.005

2.706

3.841

6.635

7.87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的值域为,求a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矩形中,,点是边上一点,且,点的中点,将沿着折起,使点运动到点处,且满足.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已知曲线,过点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直线与曲线分别交于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成等比数列,求实数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是在椭圆上运动.

1)若对有最大值为120°,求出的关系式;

2)若点是在椭圆上位于第一象限的点,过点作直线的垂线,过作直线的垂线,若直线的交点在椭圆上,求点的坐标;

3)若设,在(2)成立的条件下,试求出两点间距离的函数,并求出的值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数列的前137)组成集合,从集合中任取)个数,其所有可能的个数的乘积的和为(若只取一个数,规定乘积为此数本身),记.例如:当时,时,.

1)当时,求的值;

2)证明:时集合时集合(为以示区别,用表示)有关系式);

3)试求(用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厂生产某种产品的年固定成本为250万元,每生产千件,需另投入成本,当年产量不足80千件时,(万元);当年产量不小于80千件时,(万元),每件售价为0.05万元,通过市场分析,该厂生产的商品能全部售完.

1)写出年利润(万元)关于年产量(千件)的函数解析式;

2)年产量为多少千件时,该厂在这一商品的生产中所获利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若正项数列满足:,则称此数列为“比差等数列”.

1)试写出一个“比差等数列”的前项;

2)设数列是一个“比差等数列”,问是否存在最小值,如存在,求出最小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已知数列是一个“比差等数列”,为其前项的和,试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