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如图,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侧棱AA1⊥底面ABCD,AB∥DC,AA1=1,AB=3k,AD=4k,BC=5k,DC=6k,(k>0)
(1)求证:CD⊥平面ADD1A1
(2)若直线AA1与平面AB1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k的值
(3)现将与四棱柱ABCD-A1B1C1D1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四棱柱拼成一个新的四棱柱,规定:若拼成的新四棱柱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则视为同一种拼接方案,问共有几种不同的拼接方案?在这些拼接成的新四棱柱中,记其中最小的表面积为f(k),写出f(k)的解析式.(直接写出答案,不必说明理由)

【答案】分析:(1)取DC得中点E,连接BE,可证明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BE⊥CD,即CD⊥AD,又侧棱AA1⊥底面ABCD,可得AA1⊥DC,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与斜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即可得出;(3)由题意可与左右平面ADD1A1,BCC1B1,上或下面ABCD,后面DCC1D1拼接得到方案
新四棱柱共有此4种不同方案.写出每一方案下的表面积,通过比较即可得出f(k).
解答:(1)证明:取DC得中点E,连接BE,∵AB∥ED,AB=ED=3k,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BE∥AD,且BE=AD=4k,∴BE2+EC2=(4k)2+(3k)2=(5k)2=BC2,∴∠BEC=90°,∴BE⊥CD,
又∵BE∥AD,∴CD⊥AD.
∵侧棱AA1⊥底面ABCD,∴AA1⊥CD,
∵AA1∩AD=A,∴CD⊥平面ADD1A1
(2)解: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y,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4k,0,0),C(0,6k,0),B1(4k,3k,1),A1(4k,0,1).

设平面AB1C的一个法向量为=(x,y,z),则,取y=2,则z=-6k,x=3.∴
设AA1与平面AB1C所成角为θ,则===,解得k=1,故所求k=1.
(3)由题意可与左右平面ADD1A1,BCC1B1,上或下面ABCD,A1B1C1D1拼接得到方案新四棱柱共有此4种不同方案.
写出每一方案下的表面积,通过比较即可得出f(k)=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求线面角、柱体的定义积表面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基础知识,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及化归与转化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的中点,AA1=AB=2,四棱锥B-AA1C1D的体积为3.
(1)求证:AB1∥平面BC1D;
(2)求直线A1C1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C-BC1-D的正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在四棱柱ABC-A1B1C1D1中,AA1⊥底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DAB=60°,AA1=4,AB=2,点E在棱CC1上,点E是棱C1C上一点.
(1)求证:无论E在任何位置,都有A1E⊥BD
(2)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得A1-BD-E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3)当E为CC1中点时,求四面体A1-BDE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在四棱柱ABC-A1B1C1D1中,AA1⊥底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DAB=60°,AA1=4,AB=2,点E在棱CC1上,点E是棱C1C上一点.
(1)求证:无论E在任何位置,都有A1E⊥BD
(2)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得A1-BD-E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3)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得四面体A1-BDE体积最大.并求出体积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四川省仁寿一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数学理科试题 题型:044

如图,在四棱柱ABC-A1B1C1D1中,AA1⊥底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DAB=60°,AA1=4,AB=2,点E在棱CC1上,点F是棱C1D1的中点.

(1)若点E是棱C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1BD;

(2)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得A1-BD-E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四川省仁寿一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数学文科试题 题型:044

如图,在四棱柱ABC-A1B1C1D1中,AA1⊥底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DAB=60°,AA1=4,AB=2,点E在棱CC1上,点F是棱C1D1的中点.

(1)若点E是棱CC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1BD;

(2)试确定点E的位置,使得A1-BD-E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