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 且a3=9,S6=60.
(I)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II)若数列{bn}满足bn+1﹣bn=an(n∈N+)且b1=3,求数列 的前n项和Tn

【答案】解:(Ⅰ)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a3=9,S6=60.

,解得

∴an=5+(n﹣1)×2=2n+3.

(Ⅱ)∵bn+1﹣bn=an=2n+3,b1=3,

当n≥2时,bn=(bn﹣bn1)+…+(b2﹣b1)+b1

=[2(n﹣1)+3]+[2(n﹣2)+3]+…+[2×1+3]+3=

当n=1时,b1=3适合上式,所以

=

=


【解析】(Ⅰ)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首项和公差,即可得到所求通项;(Ⅱ)运用数列的恒等式:当n≥2时,bn=(bn﹣bn1)+…+(b2﹣b1)+b1,结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检验n=1也成立,再由 ,运用数列的求和方法:裂项相消求和,化简整理即可得到所求和.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变式)和数列的前n项和,需要了解通项公式:;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通项an的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F1 , F2为椭圆E的左右焦点,点P(1, )为其上一点,且有|PF1|+|PF2|=4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过F1的直线l1与椭圆E交于A,B两点,过F2与l1平行的直线l2与椭圆E交于C,D两点,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SABCD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本题满分8分)某班50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全部介于50100之间,将测试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五组:第一组[5060),第二组[6070),,第五组[90100].如图所示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若成绩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80,认为合格,求该班在这次数学测试中成绩合格的人数;

)从测试成绩在[5060∪[90100]内的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两名同学,设其测试成绩分别为mn,求事件“|m﹣n|10”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O为坐标原点,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最短距离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T为直线上任意一点,过的直线交椭圆C于点P,Q,且为抛物线,求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祖暅(公元前5~6世纪)是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是祖冲之的儿子.他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里的“幂”指水平截面的面积,“势”指高.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设由椭圆 =1(a>b>0)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绕y轴旋转一周后,得一橄榄状的几何体(如图)(称为椭球体),课本中介绍了应用祖暅原理求球体体积公式的做法,请类比此法,求出椭球体体积,其体积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己知函数f(x)= (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h(x)=x﹣
(I)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II)设g(x)= ,.已知直线y= 是曲线y=f(x)的切线,且函数g(x)在(0,+∞)上是增函数.
(i)求实数a的值;
(ii)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函数f(x)= sinxcosx﹣cos2x﹣
(Ⅰ)求函数f(x)的对称轴方程;
(Ⅱ)将函数f(x)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伸长为原来的2倍,然后再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g(x)的图象.若a,b,c分别是△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a=2,c=4,且g(B)=0,求b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函数f(x)=(1﹣m)lnx+ ﹣x,m∈R且m≠0.
(Ⅰ)当m=2时,令g(x)=f(x)+log2(3k﹣1),k为常数,求函数y=g(x)的零点的个数;
(Ⅱ)若不等式f(x)>1﹣ 在x∈[1,+∞)上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高中组织数学知识竞赛,采取答题闯关的形式,分两种题型,每种题型设两关.“数学文化”题答对一道得5分,“数学应用”题答对一道得10分,答对一道题即可进入下一关,否则终止比赛.有甲、乙、丙三人前来参赛,设三人答对每道题的概率分别是 ,三人答题互不影响.甲、乙选择“数学文化”题,丙选择“数学应用”题.
(Ⅰ)求乙、丙两人所得分数相等的概率;
(Ⅱ)设甲、丙两人所得分数之和为随机变量X,求X的分布列与期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