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动点P与点F(0,1)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y=-1的距离相等,记点P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的方程;
(2)设点A(0,a)(a>2),动点T在曲线C上运动时,|AT|的最短距离为a-1,求a的值以及取到最小值时点T的坐标;
(3)设P1,P2为曲线C的任意两点,满足OP1⊥OP2(O为原点),试问直线P1P2是否恒过一个定点?如果是,求出定点坐标;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专题:圆锥曲线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
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且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F(0,1),准线方程为l:y=-1,由此能求出曲线C的方程.
(2)设点T(x0,y0),x02=4y0 (y0≥0),|AT|=
[y0-(a-2)]2+4a-4
,由此能求出a的值以及取到最小值时点T的坐标.
(3)由题意得直线OP1、OP2的斜率都必须存在,记为k,-
1
k
,联立
y=kx
x2=4y
,解得P1
4
k
4
k2
),同理P2(-4k,4k2),由此能证明直线P1P2恒过点(0,4).
解答: 解:(1)∵动点P与点F(0,1)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y=-1的距离相等,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动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且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F(0,1),准线方程为l:y=-1,
所以曲线C的方程为x2=4y.…(4分)
(2)设点T(x0,y0),x02=4y0 (y0≥0),
|AT|=
(x0-0)2+(y0-a)2
=
[y0-(a-2)]2+4a-4

a-2>0,则当y0=a-2时,|AT|取得最小值为2
a-1

2
a-1
=a-1,a2-6a+5=0,a=5或a=1 (舍去),
所以y0=a-2=3,x0=±2
3
,所以T坐标为(±2
3
,3);…(10分)
(3)由题意得直线OP1、OP2的斜率都必须存在,记为k,-
1
k

联立
y=kx
x2=4y
,解得P1
4
k
4
k2
),同理P2(-4k,4k2),
直线P1P2的斜率为
1-k2
k
,直线P1P2方程为:y-4k2=
1-k2
k
(x+4k)

整理得:k(y-4)+(k2-1)x=0,
所以直线P1P2恒过点(0,4)…(16分)
点评:本题考查曲线方程的求法,考查满足条件的实数值以及取到最小值时点的坐标的求法,考查直线是否恒过一个定点的判断与求法,解题时要注意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合理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一个几何体按比列绘制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分别在曲线C1
x=3+cosθ
y=4+sinθ
(θ为参数)上,则|AB|的最大值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的焦点为(-
3
,0)(
3
,0),离心率为
3
2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圆M:x2+(y-m)2=1上的点到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为
5
+1,求m的值;
(3)过坐标原点作斜率为k的直线l交椭圆于P、Q两点,点N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异于点P,Q),设直线NP,NQ的斜率均存在且分别记为kNp,kNQ.证明:对任意k,恒有kNPkNQ=-
1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设抛物线C:x2=4y的焦点为F,P(x0,y0)为抛物线上的任一点(其中x0≠0),过P点的切线交y轴于Q点.
(1)若P(2,1),求证|FP|=|FQ|;
(2)已知M(0,y0),过M点且斜率为
x0
2
的直线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若
AM
MB
(λ>1),求λ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圆的周长与该圆的半径具有相关关系;
②线性回归方程对应的直线y=bx+a至少经过其样本数据点(x1,y1)(x2,y2),…(xn,yn)中的一个点;③在残差图中,残差点分布的代状区域的宽度越狭窄,其模型拟合的精度越高;
④在回归分析中,R2为0.98的模型比R2为0.80的模型拟合的效果好.
A、①③④B、③④
C、②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三条直线x=2,x-y-1=0,x+ky=0相交于一点,则实数k=(  )
A、2
B、
1
2
C、-2
D、-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某工厂有工人1000名,其中250名工人参加过短期培训(称为A类工人),另外750名工人参加过长期培训(称为B类工人),现用分层抽样方法(按A类、B类分二层)从该工厂的工人中共抽查100名工人,调查他们的生产能力(此处生产能力指一天加工的零件数).从A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和从B类工人中的抽查结果分别如表1和表2.
表1
生产能力分组[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
人数48x53
表2
生产能力分组[110,120)[120,130)[130,140)[140,150]
人数6y3618
(Ⅰ)先确定x,y,再在图中完成表1和表2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就生产能力而言,A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与B类工人中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哪个更小?(不用计算,可通过观察直方图直接回答结论)

(Ⅱ)分别估计A类工人和B类工人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并估计该工厂工人的生产能力的平均数.(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若(1-2x)2011=a0+a1x+…+a2011x2011(x∈R),则
a1
2
+
a2
22
+…+
a2011
a2011
的值为(  )
A、2B、0C、-1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