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

如图,已知长方体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垂直的中点.

(I)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II)求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III)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0、

解法一:在长方体中,以所在的直线为轴,以所在的直线为轴,所在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已知可得

平面,从而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从而易得   …………

=

即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

(II)易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m=(0,1,0).

n=(x,y,z)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n=(1,,1),…………………………

即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锐角)为

(III)点到平面的距离,即在平面的法向量n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所以距离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解法二:(I)连结,过的垂线,垂足为

与两底面都垂直,

平面

因此

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连结,由FK⊥BDD1B1

从而为Rt△。

中,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

(II)由于,由的垂线,垂足为,连结,由三垂线定理知

即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且,在平面中,延长交于点

的中点,

分别为的中点,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垂足点实为斜边的中点,即重合。

易得。在中,

即平面与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锐角)为

(III)由(II)知平面是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

∴面

中,由,则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得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在A、B、C、D四小题中只能选做2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请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从O外一点P作圆O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
AB与OP交于点M,设CD为过点M且不过圆心O的一条弦,
求证:O,C,P,D四点共圆.
B.选修4-2:(矩阵与变换)
已知二阶矩阵M有特征值λ=3及对应的一个特征向量e1=[
 
1
1
],并且矩阵M对应的变换将点(-1,2)变换成(9,15),求矩阵M.
C.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p=2
2
sin(θ-
π
4
),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
x=1+
4
5
t
y=-1-
3
5
t
(t为参数),求直线l被曲线C所截得的弦长.
D.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实数x,y,z满足x+y+z=2,求2x2+3y2+z2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二中学高三学情调查数学试卷 题型:解答题

(选做题)本大题包括A,B,C,D共4小题,请从这4题中选做2小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题目标记.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弧与以为直径的半⊙O交于点,延长

   (1)求证:的中点;(2)求线段的长.

B.选修4-2:矩阵与变换

已知矩阵A,其中,若点在矩阵A的变换下得到

   (1)求实数的值;

   (2)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C.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1)过极点的一条直线与圆相交于,A两点,且∠,求的长.

(2)求过圆上一点,且与圆相切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D.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实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0-2011学年江苏省姜堰市高三学情调查数学试卷 题型:解答题

(选做题)本大题包括A,B,C,D共4小题,请从这4题中选做2小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题目标记.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A.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如图,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弧与以为直径的半⊙O交于点,延长

   (1)求证:的中点;(2)求线段的长.

B.选修4-2:矩阵与变换

已知矩阵A,其中,若点在矩阵A的变换下得到

   (1)求实数的值;

   (2)矩阵A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C.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1)过极点的一条直线与圆相交于,A两点,且∠,求的长.

(2)求过圆上一点,且与圆相切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D.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实数满足,求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如图,已知椭圆数学公式(a>b>0),M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A、B分别为椭圆的一个长轴端点与短轴的端点.当MF2⊥F1F2时,原点O到直线MF1的距离为数学公式|OF1|.
(1)求a,b满足的关系式;
(2)过F2作与直线AB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当三角形PQF1面积为20数学公式时,求此时椭圆的方程;
(3)当点M在椭圆上变化时,求证:∠F1MF2的最大值为数学公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11年上海市崇明县高考数学二模试卷(文科)(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已知椭圆(a>b>0),M为椭圆上的一个动点,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A、B分别为椭圆的一个长轴端点与短轴的端点.当MF2⊥F1F2时,原点O到直线MF1的距离为|OF1|.
(1)求a,b满足的关系式;
(2)过F2作与直线AB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当三角形PQF1面积为20时,求此时椭圆的方程;
(3)当点M在椭圆上变化时,求证:∠F1MF2的最大值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