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已知,椭圆C过点,两个焦点为,,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直线EF的斜率为,直线l与椭圆C相切于点A,斜率为.
求椭圆C的方程;
求的值.
【答案】(1);(2)0.
【解析】
可设椭圆C的方程为,由题意可得,由椭圆的定义计算可得,进而得到b,即可得到所求椭圆方程;
设直线AE:,代入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可得E的坐标,由题意可将k换为,可得F的坐标,由直线的斜率公式计算可得直线EF的斜率,设出直线l的方程,联立椭圆方程,运用直线和椭圆相切的条件:判别式为0,可得直线l的斜率,进而得到所求斜率之和.
解:由题意可设椭圆C的方程为,
且,,
即有,,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设直线AE:,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
可得,即有,,
由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可将k换为,
可得,,
则直线EF的斜率为,
设直线l的方程为,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
由直线l与椭圆C相切,可得,
化简可得,解得,
则.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数列满足是数列的前项的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成等差数列,,18,成等比数列,求正整数的值;
(3)是否存在,使得为数列中的项?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为了研究每周累计户外暴露时间(单位:小时)与近视发病率的关系,对某中学一年级2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得到如下数据:
每周累积户外暴露时间(单位:小时) | 不少于28小时 | ||||
近视人数 | 21 | 39 | 37 | 2 | 1 |
不近视人数 | 3 | 37 | 52 | 5 | 3 |
(1)在每周累计户外暴露时间不少于28小时的4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求其中恰有一名学生不近视的概率;
(2)若每周累计户外暴露时间少于14个小时被认证为“不足够的户外暴露时间”,根据以上数据完成如下列联表,并根据(2)中的列联表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不足够的户外暴露时间与近视有关系?
近视 | 不近视 | |
足够的户外暴露时间 | ||
不足够的户外暴露时间 |
附:
P | 0.050 | 0.010 | 0.001 |
3.841 | 6.635 | 10.82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1,E,F分别是棱AA′,CC′的中点,过直线E,F的平面分别与棱BB′、DD′交于M,N,设BM=x,x∈[0,1],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平面MENF⊥平面BDD′B′;
②当且仅当x=时,四边形MENF的面积最小;
③四边形MENF周长L=f(x),x∈[0,1]是单调函数;
④四棱锥C′﹣MENF的体积V=h(x)为常函数;
以上命题中假命题的序号为( )
A. ①④B. ②C. ③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是棱上的一点.
(1)证明:平面;
(2)若平面,求的值;
(3)在(2)的条件下,三棱锥的体积是18,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只药用昆虫的产卵数y与一定范围内的温度x有关, 现收集了该种药用昆虫的6组观测数据如下表:
温度x/C | 21 | 23 | 24 | 27 | 29 | 32 |
产卵数y/个 | 6 | 11 | 20 | 27 | 57 | 77 |
经计算得: , , , ,
,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e8.0605≈3167,其中xi, yi分别为观测数据中的温度和产卵数,i=1, 2, 3, 4, 5, 6.
(Ⅰ)若用线性回归模型,求y关于x的回归方程=x+(精确到0.1);
(Ⅱ)若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求得y关于x的回归方程为=0.06e0.2303x,且相关指数R2=0.9522.
( i )试与(Ⅰ)中的回归模型相比,用R2说明哪种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 ii )用拟合效果好的模型预测温度为35C时该种药用昆虫的产卵数(结果取整数).
附:一组数据(x1,y1), (x2,y2), ...,(xn,yn ), 其回归直线=x+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相关指数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 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为.
(1)求曲线的普通方程和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曲线和曲线有三个公共点,求以这三个公共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数列 中,已知 ,为常数.
(1)证明: 成等差数列;
(2)设 ,求数列的前n项和 ;
(3)当时,数列 中是否存在不同的三项成等比数列,
且也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