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已知函数f(x)=
1
6
x+1,x≤1
lnx,x>1
,则方程f(x)=ax恰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由题意,方程f(x)=ax恰有两个不同实数根,等价于y=f(x)与y=ax有2个交点,又a表示直线y=ax的斜率,作出图象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方程f(x)=ax恰有两个不同实数根,
∴y=f(x)与y=ax有2个交点,a表示直线y=ax的斜率,
作函数f(x)=
1
6
x+1,x≤1
lnx,x>1
的图象如右图,
当x>1时,f′(x)=
1
x

设切点为(x0,y0),k=
1
x0

∴切线方程为y-y0=
1
x0
(x-x0),而切线过原点,
∴y0=1,x0=e,k=
1
e

∴直线l1的斜率为
1
e

又∵直线l2与y=
1
6
x+1平行,
∴直线l2的斜率为
1
6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
6
1
e
),
故答案为:[
1
6
1
e
).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应用,属于难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函数f(x)=sin(
1
2
x+θ)-
3
cos(
1
2
x+θ)(|θ|<
π
2
)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y=f(x)在下列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
A、(0,
π
2
B、(-
π
2
,-
π
4
C、(
π
2
,π)
D、(
2
,2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在一项实验中获得一组关于y、t之间的数据,将其整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的散点图,下列函数中,最能近似刻画y与t之间关系的是(  )
A、y=2t
B、y=2t2
C、y=log2t
D、y=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设f(x)=asin2x+bcos2x,其中a,b∈R,ab≠0.若f(x)≤|f(
π
6
)|对一切x∈R恒成立,则   
①f(-
π
12
)=0;       
②f(x)的图象关于(
π
6
,0)对称;
③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kπ+
π
12
,kπ+
12
](k∈Z);    
④|f(
12
)|>|f(
π
5
)|;
⑤存在经过点(a,b)的直线与函数f(x)的图象相交.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数列{an}的通项为an=(-1)n•n•sin
2
+1前n项和为Sn,S100=(  )
A、50B、100
C、-150D、1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指标随着听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老师讲课开始时学生的兴趣激增,接下来学生的兴趣将保持较理想的状态一段时间,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该小组发现注意力指标f(t)与上课时刻第t分钟末的关系如下(t∈(0,40],设上课开始时,t=0):
f(t)=
100a
t
10
-60(0<t≤10)
340(10<t≤20)
-15t+640(20<t≤40)
(a>0且a≠1).若上课后第5分钟末时的注意力指标为140,
(1)求a的值;
(2)上课后第5分钟末和下课前5分钟末比较,哪个时刻注意力更集中?
(3)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指标至少达到140的时间能保持多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
AB
=(1,k),
AC
=(4,2),|
AB
|≤5,k∈Z,则△ABC是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
A、
1
9
B、
4
9
C、
5
9
D、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直线x+y-2=0与圆(x-1)2+(y-2)2=1相交于A,B两点,则弦|AB|=(  )
A、
2
2
B、
3
2
C、
3
D、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设F1,F2是椭圆
4x2
49
+
y2
6
=1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点,若|PF1|=4,则|PF2|=(  )
A、3B、4C、5D、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