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1)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对于bn=(
1
n
)(a1+a2+…+an),则数列{bn}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若{cn}是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数列{dn}(d>0)也是等比数列,写出dn的表达式,并且证明你类比得到的命题是否为真命题.(2)设x>0,y>0,证明不等式(x2+y2 
1
2
>(x3+y3 
1
3
考点:不等式的证明,类比推理
专题:综合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推理和证明
分析:(1)在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推理等比数列的性质时,我们一般的思路有:由加法类比推理为乘法,由减法类比推理为除法,由算术平均数类比推理为几何平均数等;
(2)所证不等式即:(x2+y23>(x3+y32.只需证:x2+y2
2
3
xy,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类比推断:若数列{c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当dn=
nc1c2cn
时,数列{dn}也是等比数列.
{cn}是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q,则cn=c1qn-1
∴dn=
nc1c2cn
=
n(c1)nq
(n-1)n
2
=c1q
n-1
2

∴数列{dn}也是等比数列.
(2)所证不等式即:(x2+y23>(x3+y32
即:x6+y6+3x2y2(x2+y2)>x6+y6+2x3y3
即:3x2y2(x2+y2)>2x3y3
只需证:x2+y2
2
3
xy,
∵x2+y2≥2xy>
2
3
xy成立
∴(x2+y2 
1
2
>(x3+y3 
1
3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类比推理、不等式的证明,其中(1)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2)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析法证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函数f(x)=ex-ax-a(其中a∈R,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e=2.71828…).
(Ⅰ)当a=e时,求函数f(x)的极值;
(Ⅱ)若f(x)≥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Ⅲ)求证: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
2
2+1
×
22
22+1
×…×
2n
2n+1
1
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我国是电力资源较贫乏的国家之一,各地采用价格调控等手段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某市每户每月用电收费采用“阶梯电价”的办法,具体规定如下:
用电量(千瓦时)电费(元|千瓦时)
不超过200的部分0.56
超过200至300的部分0.64
超过300的部分0.96
解答以下问题:(1)写出每月电费y(元)与用电量x(千瓦时)的函数关系式;
(2)若该市某家庭某月的用电费为224元,该家庭当月的用电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椭圆
x2
a2
+
y2
b2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短轴端点分别为A、B,且四边形F1AF2B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
(I)求椭圆的方程;
(II)若C、D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动点M满足
MD
CD
=0,连结CM交椭圆于P,证明
OM
OP
为定值(O为坐标原点);
(III)在(II)的条件下,试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异于点C的定点Q,使以线段MP为直径的圆恒过直线DP、MQ的交点,若存在,求出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有10个乒乓球,将它们任意分成两堆,求出这两堆乒乓球个数的乘积,再将每堆乒乓球任意分成两堆并求出这两堆乒乓球个数的乘积,如此下去,直到不能再分为止,则所有乘积的和为(  )
A、45B、55C、90D、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已知点A(3,a)在直线2x+y-7=0上,则a=(  )
A、1B、-1C、2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某工厂某种产品的年固定成本为250万元,每生产x千件该产品需另投入成本为G(x),当年产量不足80千件时,G(x)=
1
3
x2+10x(万元);当年产量不小于80千件时,G(x)=51x+
10000
x
-1450(万元).每件商品售价为0.05万元.通过市场分析,该厂生产的商品能全部售完,则该厂在这一商品的生产中所获年利润的最大值是(  )
A、1150万元
B、1000万元
C、950万元
D、900万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直线4x+3y-5=0与圆(x-1)2+(y-2)2=9相交于A、B两点,则AB的长度等于(  )
A、1
B、
2
C、2
2
D、4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B两点之间的距离,观察者找到一个点C,从C点可以观察到点A、B;找到一个点D,从D点可以观察到点A、C;找到一个点E,从E点可以观察到点B、C;并测量得到一些数据:CD=2,CE=2
3
,∠D=45°,∠ACD=105°,∠ACB=48.19°,∠BCE=75°,∠E=60°,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其中cos48.19°取近似值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