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例2:如图:△ABC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三角形,D是BC边上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甲、乙两个质点分别从点A、D同时出发,都以1厘米/秒的速度按图示方向沿三角形的边作匀速运动,经过时间t(0≤t≤3)秒后,两质点的距离为S(t).
(1)写出函数S(t)
(2)求S(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最小值时相应的t的值.
分析:(1)设A,D分别运动到E,F,由于0≤t≤2时,E在AB上,F在BC上,故在三角形BEF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s(t)=
BE2+BF2-2×BE×BF×cos60°
;同理2≤t≤3时,E在AB上,F在AC上,则三角形AEF中可求;
(2)先分段求函数的最值,当0≤t≤2时,s(t)=
3t2-9t+9
=
3(t-
3
2
) 2+
27
4
,可知函数的最值,同理当2≤t≤3时,s(t)=
3t2-15t+25
=
3(t-
5
2
)
2
+
75
4
,可知函数的最值,再比较可得S(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求出相应的t的值.
解答:解:(1)设A,D分别运动到E,F,则
当0≤t≤2时,s(t)=
BE2+BF2-2×BE×BF×cos60°
=
3t2-9t+9

当2≤t≤3时,s(t)=
AE2+AF2-2×AE×AF×cos60°
=
3t2-15t+25

S(t)=
3t2-9t+9
,0≤t≤2
3t2-15t+25
,2≤t≤3

(2)当0≤t≤2时,s(t)=
3t2-9t+9
=
3(t-
3
2
) 2+
27
4

∴S(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
3
2
3

 当2≤t≤3时,s(t)=
3t2-15t+25
=
3(t-
5
2
)
2
+
75
4

∴S(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7
5
2
3

∴S(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3,
3
2
3
;相应的t的值为0,
3
2
点评:本题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函数模型的构建,考查余弦定理的运用,同时考查了分段函数的最值,综合性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2008-2009学年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高三第二轮复习专题试卷(函数中的应用题)(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例2:如图:△ABC是边长为3厘米的正三角形,D是BC边上靠近点B的三等分点,甲、乙两个质点分别从点A、D同时出发,都以1厘米/秒的速度按图示方向沿三角形的边作匀速运动,经过时间t(0≤t≤3)秒后,两质点的距离为S(t).
(1)写出函数S(t)
(2)求S(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最小值时相应的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