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数学 > 题目详情
(2005•东城区一模)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且AB=AA1,D、E、F分别为B1A、C1C、BC的中点.
(Ⅰ)求证:DE∥平面ABC;
(Ⅱ)求证:B1F⊥平面AEF;
(Ⅲ)求二面角B1-AE-F的大小(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分析:(Ⅰ)要证DE∥平面ABC,需在平面ABC内找到一条与DE平行的直线即可,有体重条件可联想连结A1B、A1E,并延长A1E交AC的延长线于点P,连接BP,然后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知识加以证明;
(Ⅱ)要证B1F⊥平面AEF,需要证B1F垂直平面AEF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绵绵垂直的性质易证B1F⊥AF,通过解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得到B1F⊥FE,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得证;
(Ⅲ)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解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答:(I)证明:连结A1B、A1E,并延长A1E交AC的延长线于点P,连接BP.
由E为C1C的中点,A1C1∥CP
可证A1E=EP,
∵D、E是A1B、A1P的中点,∴DE∥BP,又∵BP?平面ABC,DE?平面ABC,∴DE∥平面ABC  
(II)证明:∵△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F为BC的中点

∴BC⊥AF,又∵B1B⊥平面ABC,
由三垂线定理可证B1F⊥AF
设AB=A1A=a
B1F2=
3
2
a2,EF2=
3
4
a2B1E2=
9
4
a2

B1F2+EF2=B1E2,∴B1F⊥FE
∵AF∩FE=F,∴B1F⊥平面AEF
(III)解:法一、
过F做FM⊥AE于点M,连接B1M
∵B1F⊥平面AEF,
由三垂线定理可证B1M⊥AE
∴∠B1MF为二面角B1-AE-F的平面角
C1C⊥平面ABC,AF⊥FC,由三垂线定理可证EF⊥AF
在Rt△AEF中,可求FM=
30
10
a

在Rt△B1FM中,∠B1FM=90°,
tan∠B1MF=
B1F
FM
=
5

B1MF=arctan
5

∴二面角B1-AE-F的大小为arctan
5

法二、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令AB=AA1=4,则A(0,0,0),E(0,4,2),F(2,2,0),B(4,0,0),B1(4,0,4)
B1A
=(-4,0,-4),
B1F
=(-2,2,-4)

平面AEF的法向量为
B1F
=(-2,2,-4)
,设平面B1AE的法向量为
n
=(x,y,z)

n
AE
=0
n
B1A
=0
,即
2y+z=0
x+z=0

令x=2,则z=-2,y=1,∴
n
=(2,1,-2)

cos<
n
B1F
>=
n
B1F
|
n
||
B1F
|
=
6
9
×
24
=
6
6

∴二面角B1-AE-F的大小为arccos
6
6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的方法,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属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5•东城区一模)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α,n∥α,则m∥n;
②若m⊥α,n∥α,则m⊥n;
③若m⊥α,m⊥β,则α∥β;
④若m∥α,n∥α,则m∥n.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5•东城区一模)已知O为坐标原点,点E、F的坐标分别为(-1,0)和(1,0).动点P满足|
PE
|+|
PF
|=4.
(Ⅰ)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Ⅱ)过E点做直线与C相交于M、N两点,且
ME
=2
EN
,求直线MN的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5•东城区一模)复数(1+i)3的虚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5•东城区一模)预测人口的变化趋势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直接推算法”,使用的公式是Pn=P0(1+k)n(k为常数,k>-1),其中Pn为预测期内n年后人口数,P0为初期人口数,k为预测期内年增长率,如果-1<k<0,那么在这期间人口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数学 来源: 题型:

(2005•东城区一模)已知θ为第二象限角,sin(π-θ)=
24
25
,cos
θ
2
的值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