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B的轨道半径之比rA:rB=1:3,某一时刻它们的连线通过地心,则此时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A:vB=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aA:aB=______.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
F=
GMm
r2
=m
v2
r
=ma
线速度为:v=
GM
r
,加速度为:a=
GM
r2

两颗人造地球卫星A、B的轨道半径之比为:rA:rB=1:3,
则此时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vA:vB=
3
:1,
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A:aB=9:1.
故答案为:
3
:1,9: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两颗地球卫星A、B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且它们的轨道在同一平面内,卫星B离地球较近,若在运行过程中A、B间的最远距离与最近距离之比为5:3,则(  )
A.A、B的线速度之比为1:4B.A、B的线速度之比为1:2
C.A、B的周期之比为1:4D.A、B的周期之比为8: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2012年6月18日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接近和锁紧程序后,载着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三名宇航员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假如“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所处的轨道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它们在轨道上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当它们处于图甲所示的轨道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九号”的加速度比“天宫一号”的大
B.“神舟九号”的运行速度比“天宫一号”的小
C.“神舟九号”的运行周期比同步通信卫星的长
D.“神舟九号”通过加速后变轨可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因超期服役和缺乏维持继续在轨道运行的资金,俄政府于2000年底作出了将其坠毁的决定,坠毁过程分两个阶段,首先使空间站进人无动力自由运动状态,因受高空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空间站在绕地球运动的同时缓慢向地球靠近,2001年3月,当空间站下降到距地球320km高度时,再由俄地面控制中心控制其坠毁.“和平号”空间站已于2001年3月23日顺利坠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在空间站自由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速度逐渐增大B.加速度逐渐减小
C.周期逐渐减小D.机械能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随着我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的启动,科学家对月球的探索越来越深入.预计在2013年发射升空的“嫦娥三号”卫星,将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是一直接飞往月球.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半径的4倍,不考虑地球和月球自转的影响,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约为9:2
B.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约为81:4
C.当“嫦娥三号”卫星受到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相等时,“嫦娥三号”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和到月球的距离之比约为9:1
D.当“嫦娥三号”卫星受到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相等时,“嫦娥三号”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和到月球的距离之比约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2012年10月25日,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堪比美国GPS.已知GPS导航系统中某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2小时,则此卫星与北斗导航系统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相比较(  )
A.线速度更大B.角速度更大
C.轨道半径更大D.向心加速度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甲、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其线速度大小之比为
2
:1,求:
①这两颗卫星的转动半径之比;
②转动角速度之比;
③转动周期之比;
④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速度是下列的(  )
A.一定等于7.9km/s
B.等于或小于7.9km/s
C.一定大于7.9km/s
D.介于7.9~11.2km/s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自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展,现已成功地把人造天体送到火星上漫步,我国也已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并着手实施登月计划.下列有关人造天体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卫星的轨道越高,其运转速度越大,周期越大
B.卫星的质量一定时,轨道半径越大,它需要的向心力越小
C.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载人空间站中,宇航员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但所受合外力为零
D.若地球自转加快,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将变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