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粗糙水平桌面离地面高h=0.8m,都可看作质点的物体A、B放置在距水平桌面边缘C点5m处的D点,物体A的质量m1=1kg,物体B的质量m2=2kg,物体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物体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现用F=13N的恒力推物体A,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F,最后物体B冲出C点,其落地点与C点的水平距离x=1.6m,取g=10m/s2,求:
(1)物体A、B一起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
(2)物体B运动到C点处的速度;
(3)在力F的作用时间内,物体A和B一起运动的位移.

分析 (1)物体A、B一起加速运动时,由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
(2)物体B冲出C点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求B抛出时的速度,即B运动到C点处的速度.
(3)从D到C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即可A、B一起通过的位移.

解答 解:(l)物体A、B一起加速运动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1m1g-μ2m2g=(m1+m2)a
代入数据解得:a=3m/s2
(2)物体B冲出C点后做平抛运动,设下落的时间为t.则有:
h=$\frac{1}{2}$gt2
代入数据解得:t=0.4s
物体B运动到C点处的速度为:vC=$\frac{x}{t}$=$\frac{1.6}{0.4}$=4m/s
(2)设撤去F时,物体共同运动了x′,速度为v.对整体,由动能定理得:
(F-μ1m1g-μ2m2g)x′=$\frac{1}{2}({m}_{1}+{m}_{2}){v}^{2}$
撤去外力后,对B有:
2mg(xCD-x′)=$\frac{1}{2}{m}_{2}{v}_{C}^{2}$-$\frac{1}{2}{m}_{2}{v}^{2}$
联立解得:x′=3.25m
答:(1)物体A、B一起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3m/s2
(2)物体B在C点处的速度为4m/s.
(3)在力F作用时间内,物体A和B-起运动的位移是3.25m.

点评 本题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采用整体法,运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研究的过程和研究对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长为L,质量为40kg的小船停在静水中,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船头,若不计水的阻力,当人从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人的位移s1=6m.求:
(1)船长L;
(2)船的位移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D和E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会吸收核能
B.如D和E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会释放核能
C.如A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一定会吸收核能
D.如A分裂成B和C,分裂过程可能是α衰变,一定会释放核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是描述原子核核子的平均质量$\overline{m}$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曲线,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原子核A分解为原子核B、C可能吸收能量
B.将原子核D、E结合成原子核F可能吸收能量
C.将原子核A分解为原子核B、F一定释放能量
D.将原子核F、C结合成原子核B一定释放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该源在坐标原点、沿x轴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10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示时刻开始,质点b比质点a先到达平衡位置
B.该波的周期为0.04s
C.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质点b通过的路程为0.1m
D.该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E.若波源从原点沿x轴正方向运动,则在x=-2m处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实际频率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B.只有曲线运动才能合成和分解
C.运动合成与分解的依据是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效性
D.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本质是对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进行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现有按酒精与油酸的体积比为m:n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滴管从量筒中取体积为V的该种溶液,让其自由滴出,全部滴完共N滴.把一滴这样的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由于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展开,稳定后形成单分子油膜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面积为S.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里含油酸的体积为$\frac{nV}{(m+n)N}$
油膜的总面积为115S
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直径为d=$\frac{nV}{115S(m+n)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如图,用“碰撞实验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ADE.(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2)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1•OP=m1•OM+m2•ON(用(1)中测量的量表示).
(3)经测定m1=45.0g,m2=7.5g,O,M,P,N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frac{{P}_{1}}{{P}_{1}′+{P}_{2}′}$=1.01(此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结果说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以相同的速度竖直上抛,如果不计任何阻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B.上升过程中重力做功不相等
C.上升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不相等
D.上升过程中所受重力的冲量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