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除已有的方木板、白纸、三角板、刻度尺、图钉、橡皮条、细绳、铅笔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
A.天平B.弹簧秤C.秒表D.游标卡尺

分析 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我们是让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测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的图示画出这三个力,用平行四边形做出两个力的合力的理论值,结合原理判断需要的器材.

解答 解: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我们是让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测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的图示画出这三个力,用平行四边形做出两个力的合力的理论值,和那一个力进行比较.
所以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方木板(固定白纸),白纸(记录方向画图)、刻度尺(选标度)、绳套(弹簧秤拉橡皮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图钉(固定白纸)、三角板(画平行四边形),橡皮条(让力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所以还需要的器材有弹簧秤,
故选:B.

点评 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实验的原理(画出理论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进行记忆,弄清楚原理自然而然的就知道那个是理论值,那个是实际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所示,一辆电动拖挂车沿平直路面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车匀速行驶时,车头对车厢的拉力跟车厢对车头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当车匀速行驶时,车头对第一节车厢的拉力与第二节车厢对第一节车厢的拉力大小相等
C.当车加速行驶时,车头对第一节车厢的拉力大于第一节车厢对车头的拉力
D.当车匀加速行驶时,两节车厢受到的合力大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分子平均动能增加
B.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单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特点
C.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熵增加原理说明一切自然过程总是向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前行
E.在绝热条件下压缩气体,气体的内能可能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B.时刻就是很小的时间间隔
C.体积小的物体一定可以视为质点D.体积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视为质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让质量相同的物体沿高度相同,倾角不同的斜面从顶端运动到底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重力做的功最多B.乙图中重力做的功最多
C.丙图中重力做的功最多D.重力做的功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一直角V形槽固定在水平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BC面与水平面间夹角为60°,有一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放在槽内,木块与槽间无摩擦,则BC面受到木块的压力为(  )
A.mgB.$\frac{\sqrt{3}mg}{2}$C.$\frac{\sqrt{3}mg}{3}$D.$\frac{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约为5Ω)时,备有下列器材:
A.量程是0~0.6A,内阻约为0.5Ω的电流表;
B.量程是0~3V,内阻约为6kΩ的电压表;
C.量程是0~15V,内阻约为30kΩ的电压表;
D.阻值是0~1k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
E.阻值是0~10Ω、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F.蓄电池9V;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如图1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d=1.880mm.
(2)为了尽可能提高测量精度,且要求测量多组实验数据,电流表应选用A;滑动变阻器应选用E(只填字母代号).请在图2的方框内将实验电路图连接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般的家用轿车满载时质量为2t,载重货车满载时质量为15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货车的惯性一定大于轿车B.惯性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
C.速度相同时它们的惯性一样大D.静止时它们都没有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个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一匀强磁场,粒子的一段径迹如图所示,径迹上的每一小段可近似看成圆弧.由于带电粒子使沿途的空气电离,粒子的能量逐渐减小(带电荷量不变).从图中可以确定(  )
A.粒子从a到b,带正电B.粒子从a到b,带负电
C.粒子从b到a,带正电D.粒子从b到a,带负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