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甲、乙两车相距x0,同时沿平直公路做同向直线运动,甲车在前,以初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后,由静止开始先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2v0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乙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追上甲车.求:
(1)经多长时间甲、乙两车相距最远?相遇前甲、乙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经多长时间乙车追上甲车?

分析 (1)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求出甲乙的位移,再求两车间的最大距离;
(2)根据两车位移关系${x}_{乙}^{\;}={x}_{甲}^{\;}+{x}_{0}^{\;}$,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追及的时间

解答 解:(1)当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
由v0=at1,得
 ${t_1}=\frac{v_0}{a}$
甲车的位移为:${x_1}={v_0}{t_1}=\frac{v_0^2}{a}$
乙车的位移为:${x_2}=\frac{1}{2}at_1^2=\frac{v_0^2}{2a}$
甲、乙两车的最大距离$△x={x_0}+{x_1}-{x_2}={x_0}+\frac{v_0^2}{2a}$
(2)设经时间t2乙车追上甲车
甲车的位移为:x3=v0t2
对乙车:${t_3}=\frac{{2{v_0}}}{a}$
${x_4}=\frac{1}{2}at_3^2+2{v_0}({t_2}-{t_3})$
甲、乙两车的位移关系:x4=x0+x3
代入数据得:${t_2}=\frac{v}{a}=\frac{{a{x_0}+2v_0^2}}{{a{v_0}}}$
答:(1)经时间$\frac{{v}_{0}^{\;}}{a}$甲、乙两车相距最远,相遇前甲、乙两车的最大距离是${x}_{0}^{\;}+\frac{{v}_{0}^{2}}{2a}$
(2)经时间$\frac{a{v}_{0}^{\;}+2{v}_{0}^{2}}{a{v}_{0}^{\;}}$乙车追上甲车

点评 该问题为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关键抓住位移相等求出运动时间,以及知道速度相等时,两车的距离最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在“探究滑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的中段粘上均匀的薄砂纸,砂面朝上,还选用了质量为100g的长方体木块、一把带毫米刻度的直尺、一段较长的棉绳、一盒钩码(单个质量为50g)、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和导线若干,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在小车上加载四个钩码,在棉绳的右端悬挂三个钩码,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成功打出了一条纸带,纸带的局部如图乙,大部分点的时刻和速度的对应关系已经描绘在图丙里.

(1)该实验中还缺少的实验仪器有下面3个中的哪个?C(填代表仪器的字母即可)

(2)根据图乙,读出0.22s时刻那个点的位置是14.13cm.请计算0.20s时刻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填入下表相应空格中.
时刻(s)0.200.240.280.320.36
速度(m/s)0.660.750.870.931.01
(3)根据上述表格中的五组数据,请在图丙中描绘出对应的五个点(请在答卷上作图),再根据图中所有的点,描绘出最能反映木块运动性质的v-t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的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sqrt{\frac{2x}{g}}$(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5s,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125cm(g取10m/s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不相等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分别由N点沿左半圆弧、直径、右半圆弧至M点,三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一定不相同
B.三个质点在任意时刻的速率一定不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图2,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其中x1=2.0cm、x2=3.0cm、x3=4.0cm、x4=5.0cm、x5=6.0cm.(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的速度为vD=0.45m/s,A、F间对应的平均速度为0.40m/s.
(2)以打B点时为计时起点,建立vt坐标系如图3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
(3)根据图线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2015年3月22日,世界女子冰壶世锦赛在日本札幌进行了最终的决赛,上届冠军瑞士队以5比3战胜加拿大队卫冕成功,在近四届世锦赛中第三次夺得冠军,加拿大队获得亚军,俄罗斯队获得第三名.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相等宽度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在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B.v1:v2:v3=$\sqrt{3}$:$\sqrt{2}$:1
C.t1:t2:t3=1:$\sqrt{2}$:$\sqrt{3}$D.t1:t2:t3=($\sqrt{3}$-$\sqrt{2}$):($\sqrt{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竖直放置铺有白纸的木板上固定有两个轻质小滑轮,细线AB和OC连接于O点,细线AB绕过两滑轮,D、E是细线与滑轮的两个接触点.在细线末端A、B、C三处分别挂有不同数量的相同钩码,设所挂钩码数分别用Nl、N2、N3表示.挂上适当数量的钩码,当系统平衡时进行相关记录.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进行多次实验.

(1)下列能满足系统平衡的Nl、N2、N3的取值可能为:AC
(A)N1=N2=3,N3=4      (B)N1=N2=3,N3=6
(C) N1=N2=N3=3           (D)N1=3,N2=4,N3=8
(2)下列关于本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有:BC
(A)需要利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B)∠EOD不宜过大
(C)两滑轮的轴心不必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D)每次实验都应使细线的结点O处于同一位置
(3)每次实验结束后,需要记录的项目有Nl、N2、N3的数值和OC、OD和OE三段细线的方向:
(4)该同学利用某次实验结果在白纸上绘制了如题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处理图,则根据你对本实验的理解,拉力FOD和FOE的合力的测量值应是图中的F′(选填“F”或“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为了只用一根弹簧和一把刻度尺测定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由压缩量为x至恢复到原长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为$\frac{1}{2}$kx2.在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和滑块的重力为G的前提下,他设计了下述实验:
如图所示,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弹簧处于原长时另一端在位置B,使滑块紧靠弹簧将其压缩至位置A且静止,松手后滑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到达位置C时停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该同学需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AB的距离x1和AC的距离S(写出名称并用符号表示).
(2)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计算式为μ=$\frac{k{x}_{1}^{2}}{2G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
C.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
D.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