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8所示,已知,所有的摩擦力都可忽略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忽略不计,当由静止释放后,下降m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大?(g取10 m/s2

图8

解析:以AB为系统,没有摩擦力做功,系统内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B下落时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A沿斜面上升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加.当B下落h时,A实际上升的高度为,当B的速度为v时,A的速度为.

B下落的高度为h,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化简得

当B下降m时,B的速度为3 m/s.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使用不同精度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分别测量的结果如下:
甲同学:使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
乙同学:使用游标为1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cm
丙同学:使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读数为12.045cm
丁同学:使用精度为“0.01mm”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12.040mm
从这些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读数肯定有错误的是
同学.
②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被测弹簧一端固定于A点,另一端B用细绳绕过定滑轮悬挂钩码,旁边竖直固定一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当挂两个钩码时,绳上一定点P对应刻度如图乙ab虚线所示,再增加一个钩码后,P点对应刻度如图乙cd虚线所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为50g,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被测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70
70
N/m,挂三个钩码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2.10
2.10
cm.

(2)为了确定一卷金属漆包线的长度,可通过测定其电阻值和去掉漆层后金属导线的直径来实现.现仅有下列器材:
A、待测漆包线:电阻值RL在40~50Ω之间,其材料的电阻率ρ=1.7×10-8Ω?m;
B、毫安表mA:量程1mA,内阻RA=50Ω;  C、电压表V:量程6V,内阻RV=4kΩ;
D、电源E:电动势约9V,内阻不计;     E、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Ω;
F、螺旋测微器,开关S,导线若干.
①若这卷漆包线的电阻值为RL,金属导线的直径为d,金属电阻率为ρ,则这卷漆包线的长度L=
πd2RL
πd2RL
(用RL、d、ρ表示).
②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定RL,要求两电表指针偏转至少达到满刻度的一半.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C
C


③实验中测得d=0.200mm,按合理的接法测量时,毫安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毫安表的读数为
0.60
0.60
 mA,电压表的读数
4.8
4.8
 V,可求得该卷漆包线的长度 L=
92
92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5分)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  

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8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

 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郑州市智林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计算题

(10分)如图8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已知在OM段,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2)弹簧为最大压缩量d时的弹性势能(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3)若物块A能够被弹回到坡道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高考一轮复习第五章章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A受方向始终水平向右、大小先后为F1、F2、F3的拉力作用做直线运动,t=4 s时停下,其v-t图象如图8所示,已知物块A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全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B.全过程拉力做的功等于零

C.一定有F1+F3=2F2

D.有可能F1+F3>2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高考一轮复习第三章第1单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15分)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8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 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