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合外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通过改变光电门的位置和悬挂物的质量进行多次实验,采集多组数据.实验前已平衡摩擦力,质量为M的小车上固定一宽度为d的轻质挡光板,且总是由同一位置自由释放.
(1)关于下列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BCD
A、已经平衡摩擦力的标志是:悬挂物连带小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B、若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就可以近似认为悬挂物的重力等于小车所受拉力
C、实验时,必须保证轻质细线与木板平行           
D、多次实验时,一定要让小车由静止释放
(2)本小组各同学在实验中提出下述不同操作和数据处理方式,你认为合理的说法是哪些BD
A、甲同学:把小车的末速度作为纵坐标,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作为横坐标,人为画出图线后再分析得出结论
B、乙同学:保持悬挂物的质量不变,以小车的位移作为横坐标,以小车的末速度的平方作为纵坐标,人为作出图线后能得出结论
C、丙同学:保持小车的位移不变,以悬挂物的质量为横坐标,以小车的末速度的倒数作为纵坐标,人为作出图线后能得出结论
D、丁同学:保持小车的位移不变,以悬挂物的质量为横坐标,以小车和悬挂物的获得的总动能作为纵坐标,人为作出图线后能得出结论
(3)戊同学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他把小车和悬挂物作为研究对象,悬挂物的重力作为合力,计算出的结果发现mgx始终小于$\frac{1}{2}$(M+m)${(\frac{d}{t})}^{2}$,经反复核实和测量,确定两式中各物理理的值均准确,你认为导致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小车前端到光电门的感光点之间的距离x小于小车从开始运动到挡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感光点获得瞬时速度的位移..

分析 (1)根据平衡摩擦力的原理可知,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挂重物,只有当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才能用重力的重力代替绳子的拉力,实验时应先接通光电门,再释放小车;
(2)分别对小车和小车、重物组成的系统,应用动能定理列式分析,作图时要作直线图象,只有过原点的直线图象才能得出成正比的关系;
(3)实验时,小车前端到光电门的感光点之间的距离x小于小车从开始运动到挡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感光点的位移,导致了实验误差.

解答 解:(1)A、调整轨道的倾角至合适位置的标志是:小车在不悬挂重物的情况下,在轨道上匀速运动,故A错误;
B、为了使轻绳的拉力可以近似认为等于重物的重力,则要求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B正确;
C、实验时,必须保证轻质细线与木板平行,防止出现绳子的分力,故C正确;
D、多次实验时,要让小车由静止释放,否则不能求出动能的变化量,故D正确.
故选:BCD
(2)A、对小车,根据动能定理得:W=$\frac{1}{2}$mv2,应把小车的末速度的平方(v2)作为横坐标,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作为纵坐标,作出的图象为直线,进而分析得出结论,故A错误;
B、对小车和重物组成的系统,根据动能定理得:m′gx=$\frac{1}{2}$(m+m′)v2,保持悬挂物的质量不变,应以小车的位移(x)作为纵坐标,以小车的末速度的平方(v2)作为横坐标,作出的图象为直线,进而分析得出结论,故B正确;
C、对小车和重物组成的系统,根据动能定理得:m′gx=$\frac{1}{2}$(m+m′)v2,保持小车的位移不变,以悬挂物的质量(m′)为纵坐标,以小车和悬挂物的获得的总动能$\frac{1}{2}$(m+m′)v2作为横坐标,作出的图象为直线,进而分析得出结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3)分析实验过程可知,由于小车前端到光电门的感光点之间的距离x小于小车从开始运动到挡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感光点获得瞬时速度的位移,所以悬挂物重力做的功小于小车和悬挂物整体动能的增量.
故答案为:(1)BCD;(2)BD;(3)小车前端到光电门的感光点之间的距离x小于小车从开始运动到挡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感光点获得瞬时速度的位移.

点评 本题考查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要注意解决实验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原理,同时熟练应用基本物理规律解决实验问题,知道实验前应先平衡摩擦力,明确只有当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才能用重力的重力代替绳子的拉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n1:n2=10:1,原线圈接入电压u=220$\sqrt{2}$sin100πt(V)的交流电源,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对电路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10Ω,可变电阻R的阻值范围为0~10Ω.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副线圈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B.t=0.02s时,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22V
C.当可变电阻阻值变大时,变压器的输入电功率变小
D.调节可变电阻R的阻值时,交流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1.1~2.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1所示是用小车拖动纸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试求:

(1)小车做什么运动?(匀速、加速)
(2)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AD的平均速度
(3)在图2中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一根轻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点,在O点有一个能测量绳的拉力大小的力传感器,让小球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单摆振动,由传感器测出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振动的周期为2 sB.小球速度变化的周期为4 s
C.小球动能变化的周期为2 sD.小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周期为4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甲所示,利用我们常见的按压式圆珠笔,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先将笔倒立向下按压然后放手,笔将向上弹起一定的高度.为了研究方便,把笔简化为外壳、内芯和轻质弹簧三部分.弹跳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图乙所示):

①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见位置a);
②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与静止的内芯碰撞(见位置b);
③碰撞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最大高度处(见位置c).
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减少笔芯中的油,则笔弹起的高度将变小
B.仅增大弹簧的劲度系数,则笔弹起的高度将变小
C.若笔的总质量一定,外壳质量越大笔弹起的高度越大
D.笔弹起的过程中,弹簧释放的弹性势能等于笔增加的重力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一轻质弹簧相连,然后将它们静置于一底端带有挡板的光滑斜面上,其中B置于斜面底端的挡板上,设斜面的倾角为θ,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拉木块A沿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当木块B恰好对挡板的压力为零时,木块A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1gsinθ
B.拉力F在该过程中对木块A所做的功为$\frac{({m}_{1}+{m}_{2})gsinθ}{k}$
C.木块A在该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frac{{m}_{2}({m}_{1}+{m}_{2}){g}^{2}sin{θ}^{2}}{k}$
D.弹簧在该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加了$\frac{F({m}_{1}+{m}_{2})gsinθ}{k}$-$\frac{1}{2}$m1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一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t1=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表示t2=0.1s时刻的波形图.该波的周期为T.
①若2T>t2-t1>T,求:该列波的传播速度.
②若波速为7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实验小组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连续打了一系列点的纸带如图所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上AB段的距离x1=2.00cm;小车在经历计数点B时的速度大小是0.21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0.20m/s2.(后两空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以地面为参考系,从煤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煤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求:

(1)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煤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
(3)整个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