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某人造卫星进入一个绕地球转动的圆形轨道上,它每天绕地球转8周,假设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则此人造卫星(  )
A.绕地球运行的周期等于3h
B.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1.65倍
C.绕地球运行的速率为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速率的2倍
D.绕地球运行的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为400:1089

分析 由题可知该人造卫星的周期,运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出其轨道半径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之比,求出距地面高度.根据卫星的速度公式v=$\sqrt{\frac{GM}{r}}$分析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率与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速率的关系.根据a=$\frac{{v}^{2}}{r}$分析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

解答 解:A、已知该人造卫星每天绕地球转8周,则其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 T=$\frac{24h}{8}$=3h,故A正确.
B、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24h,则 T=$\frac{1}{8}$T′.设该人造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则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frac{{r}^{3}}{r{′}^{3}}$=$\frac{{T}^{2}}{T{′}^{2}}$=$\frac{1}{64}$,得 r=$\frac{1}{4}$r′
设地球的半径为R,由题有 r′=6.6R,所以  r=$\frac{1}{4}$×6.6R=1.65R,距地面高度为 h=r-R=0.65R,故B错误.
C、由上分析知,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frac{1}{4}$,则根据v=$\sqrt{\frac{GM}{r}}$,得知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率为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速率的2倍,故C正确.
D、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加速度 a=$\frac{{v}^{2}}{r}$=$\frac{GM}{{r}^{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frac{GM}{{R}^{2}}$,则 $\frac{a}{g}$=$\frac{{R}^{2}}{{r}^{2}}$=$\frac{{R}^{2}}{(1.65R)^{2}}$=$\frac{400}{1089}$,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建立模型,掌握开普勒第三定律和卫星的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比例法研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有下面三个高中物理课本力学实验:A.验证牛顿第二定律;B.探究动能定理;C.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这三个实验中:(填“A”或“B”或“C”)
(1)需要平衡摩擦力的是AB.
(2)需要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是AB.
(3)需要求物体通过某点瞬时速度的是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的点痕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
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当的步骤,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内,并说明其原因.
答:B.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
C.不需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图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的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A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frac{{{s_2}-{s_1}}}{4}{f^2}$.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动能的增加,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存在阻力作用,可以通过该实验装置测阻力的大小.若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较准确的值为g,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m.试用这些物理量和纸带上的数据表示出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m(g-$\frac{{{s_2}-{s_1}}}{4}{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利用图甲的装置可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斜面底端O处固定一光电门,当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的P点从静止滑下,通过光电门时,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显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测得P、Q间的距离为x,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完成下列填空:
 
(1)P、Q间的距离x、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遮光片的宽度d四个物理量间满足的关系式是$(\frac{d}{△t})^{2}=2ax$;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d=0.500 cm;
(3)多次改变滑块从斜面上开始下滑的位置,每次都让滑块由静止滑下,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下滑点与O间的距离x,记下遮光片相应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利用所得数据作出($\frac{d}{△t}$)2-x图线如图丙所示:
①由图线可得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3.92 m/s2
②测得斜面的高度h=60.00cm、斜面的长度L=100.00cm,g取9.80m/s2,则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值μ=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一个由电阻均匀的导线绕制成的闭合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线磁场方向成30°角,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用下列操作不能使感应电流增加2倍的有(  )
A.把线圈匝数增加2倍B.把线圈面积增加2倍
C.把线圈半径增加2倍D.改变线圈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他们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

(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2.35mm.
(2)下列实验要求中不必要的一项是A(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
C.应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
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
(3)实验时保持滑块的质量M和A、B间的距离L不变,改变钩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的图象是C(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作出“t-F图象”
B.作出“t2-F图象”
C.作出“t2-$\frac{1}{F}$图象”
D.作出“$\frac{1}{t}$-F2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位于x轴上,坐标如图所示,C、D位于y轴上,C、D两点各固定一等量正点电荷,另一电量为Q的负点电荷置于O点时,B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若将该负点电荷移到A点,则B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静电力常量为A)(  )
A.$\frac{5kQ}{4{l}^{2}}$,沿x轴正方向B.$\frac{5kQ}{4{l}^{2}}$,沿x轴负方向
C.$\frac{3kQ}{4{l}^{2}}$,沿x轴负方向D.$\frac{3kQ}{4{l}^{2}}$,沿x轴正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磁感应强度为0.2T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边长0.2m的等边三角形圈,当线圈平面与磁场的方向垂直时,通过的磁通量是$2\sqrt{3}×1{0}_{\;}^{-3}$Wb,当线圈平面转动到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用了0.01秒,问其电动势$\frac{\sqrt{3}}{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起动的时间比乙早t1B.t2时刻两物体相遇
C.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t3时两物体相距x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