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n,副线圈接一可变电阻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之间接有直流电压U,则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均为零
B.若ab之间接有交流电压U,并且可变电阻的阻值为R,则原线圈中的电流强度为$\frac{U}{{n}^{2}R}$
C.若ab之间接有交流电压U,并且电阻R的阻值变为原来的n倍,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n2U
D.若ab之间接有交流电压U,并且电阻R的阻值变为原来的n倍,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为原来的$\frac{1}{n}$

分析 理想变压器的输出电压是由输入电压和匝数比决定的,由于输入电压和匝数比不变,所以副线圈的输出的电压也不变,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据此确定各选项.

解答 解:A、变压器原线圈接入直流电压不能正常工作,但其原线圈内电流不为0,则A错误
B、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成反比,则${I}_{1}=\frac{{n}_{2}}{{n}_{1}}{I}_{2}$     ${I}_{2}=\frac{{U}_{2}}{R}$=$\frac{nU}{R}$  则I1=$\frac{{n}^{2}U}{R}$则B错误
C、ab之间接有交流电压U,则副线圈中的电压为nU,则C错误
D、副线圈的功率为:P=$\frac{{U}^{2}}{R}$,若电阻变为n倍,则功率为原来的$\frac{1}{n}$,输入功率也为原来的$\frac{1}{n}$,则D正确
故选:D

点评 考查变压器的规律,掌握住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及功率之间的关系,本题即可得到解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滑块A、C质量均为m,滑块B质量为$\frac{3}{2}m$.开始时A、B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光滑水平轨道向固定在右侧的挡板运动,现将C无初速地放在A上,并与A粘合不再分开,此时A与B相距较近,B与挡板碰撞将以原速率反弹,A与B碰撞将粘合在一起.为使B能与挡板碰撞两次,v1、v2应满足(  )
A.v1≤2v2B.v1≤$\frac{3}{2}{v_2}$C.v1>2v2D.$\frac{3}{2}{v_2}<{v_1}≤2{v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有一辆质量为m的小汽车驶上圆弧半径为R拱桥,汽车到达桥顶时速度为v,则汽车对桥的压力N=mg-m$\frac{{v}^{2}}{r}$,汽车以速度v′=$\sqrt{gr}$经过桥顶时,恰好对桥没有压力而腾空(小汽车可视为质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该同学将纸带从每个计数点处截断,得到6条短纸带,再把6条短纸带的下端对齐贴在纸上,以纸带下端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刻度尺边缘紧靠纵轴,其示数如图2所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打下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0.47 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068m/s2
(3)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频率小于50Hz,则加速度的测量值>(选填“>”、“=”、“<”)真实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弹簧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将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放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沙,直到小车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0;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小桶内加入细沙,记下传感器的示数F1,然后释放小车,记录小车运动时传感器的示数F2.(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接通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释放小车,打出纸带,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出计数点1、2间和4、5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4.30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改变小桶中细沙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的加速度a与所受合力F的关系图象,不计纸带与计时器间的摩擦,图象中F应是实验中测得的B
A.F1-F0 B.F2-F0 C.F1 D.F2
(3)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将长木板右端垫高
B.实验中需要测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
C.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应远大于小桶和沙的总质量
D.用加沙的方法 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单晶体的各向异性
B.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分子势能增加
C.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故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D.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温膨胀,一定吸收热量
E.某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不一定比该温度下未饱和汽压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若氢原子群A处于n=2的能级,氢原子群B处于n=3的能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群B最多可能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原子群A能够吸收原子B发出的光子并跃迁到n=4的能级
C.若要使原子群A发生电离,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可以大于3.4eV
D.若原子群A辐射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群B可能辐射出的所有光也都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甲所示,一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ABCD竖直放置.AB、CD相距L,在A、C之间接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在两导轨间的abcd矩形区域内有垂直导轨平面向外、高度为5h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电阻为r长度也为L的导体棒放在磁场下边界ab上(与ab边重合).现用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拉导体棒,使它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导体棒刚要离开磁场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导体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F随导体棒与初始位置的 距离x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导体棒离开磁场时速度大小为$\frac{3mg(R+r)}{{B}^{2}{L}^{2}}$
B.离开磁场时导体棒两端电压为$\frac{2mgR}{BL}$
C.导体棒经过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frac{5BLh}{R}$
D.导体棒经过磁场的过程中,电阻R产生焦耳热为$\frac{9mghR}{R+r}$-$\frac{2{m}^{3}{g}^{2}R(R+r)}{{B}^{4}{L}^{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水平面上甲、乙两物体,在某时刻动能相同,它们仅在摩擦力作用下停下来.甲、乙两物体的动能Ek随位移大小S的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两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则甲的质量较大
B.若甲、乙两物体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乙的质量较大
C.甲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大于乙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D.甲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小于乙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