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可以求出速度.
(2)由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压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然后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距离.
解答 解:(1)A到B做平抛运动 $h=\frac{1}{2}g{t^2}$得:
t=0.8s
到达B点时,竖直分速度vy=gt=10×0.8=8m/s
vy=vBsin53°
解得:vB=10m/s
(2)对小物块,由机械能守恒得:$mgR(1-cos53°)=\frac{1}{2}mv_0^2-\frac{1}{2}mv_B^2$
在O点:${F_N}-mg=m\frac{v_0^2}{R}$
得:FN=118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对轨道的压力为F'N=118N方向竖直向下
(3)到达C点时,vC=10m/s,由几何关系可知,斜面的倾角53°
沿斜面上滑的过程:mgsin53°+μmgcos53°=ma1
解得a1=10m/s
从C点上滑至最高点的时间
t1=$\frac{{v}_{C}}{{a}_{1}}$=$\frac{10}{10}$=1s
上滑的最大距离:s1=$\frac{1}{2}a{t}_{1}^{2}$=$\frac{1}{2}×10×1$=5m
沿斜面下滑的过程:mgsin53°-μmgcos53°=ma2
解得a2=6m/s
从最高点下滑至D点的时间 t2=t-t1=2-1=1s
从最高点下滑至D点的位移大小s2=$\frac{1}{2}{a}_{2}{t}_{2}^{2}$=$\frac{1}{2}×6×1$=3m
所以斜面上C、D点间的距离sCD=s1-s2=5-3=2m
答:(1)小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118N,方向竖直向下;
(3)斜面上C,D点间的距离为2m.
点评 本题是一个单物体多过程的力学综合题,把复杂的过程分解成几个分过程是基本思路.本题关键是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平抛运动知识、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公式列式求解.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3 m | B. | 10 m | C. | 16 m | D. | 20 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 |
B. | 在0至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小 | |
C. | 在t1至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 |
D. | 在t3至t4时间内,由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 |
B. | 在第20 s末,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 |
C. | 在第30 s末,甲、乙两车相距50m | |
D. |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只能相遇1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_{90}^{232}$T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_{82}^{208}$Pb | |
B. | 核反应方程:${\;}_{4}^{9}$Be+${\;}_{2}^{4}$He→${\;}_{6}^{12}$C+X,其中的X是正电子 | |
C. | 20个${\;}_{92}^{238}$U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一定剩下5个${\;}_{92}^{238}$U | |
D. | ${\;}_{92}^{235}$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_{38}^{94}$Sr和${\;}_{54}^{140}$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小球对斜劈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 |
B. | 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 | |
C. | 竖直杆对小滑块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 |
D. | 对小滑块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拉力逐渐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41A,220V | B. | 2A,200V | C. | 1.41A,141V | D. | 2A,100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