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是一个带电体,是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空腔,放在绝缘板的小纸屑不会被吸引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图中当负电荷放在金属壳外时,金属壳处于静电平衡,内部电场强度为零.因此绝缘板上的小纸屑(图中S)不会被吸引;故①正确;②图中当负电荷放在金属壳内时,使金属壳内部带正电荷,外部带负电荷,导致出现感应电场.从而使得绝缘板上的小纸屑(图中S)会被吸引;故②错误; ③图中当负电荷放在金属壳内时,由于接地,则使金属壳外不带电,所以外部没有电场,从而使得绝缘板上的小纸屑(图中S)不会被吸引;故③正确;
④图中当负电荷放在金属壳外时,使金属壳上端带正电荷,下端带负电,导致出现感应电场.从而使得绝缘板上的小纸屑(图中S)会被吸引;故④错误.本题选择小纸屑S不会被P吸引的,故选A.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等量同种电荷固定于光滑水平面上,其连线中垂线上有A、B、C三点,如图甲所示。一个电量为2C,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从C点静止释放,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B点处为整条图线切线斜率最大的位置(图中标出了该切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B点为中垂线上电场强度最大的点,场强E=2V/m
B. 由C到A的过程中物块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C. 由C点到A点的过程中,电势逐渐升高
D. AB两点电势差UAB=-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在某次物理实验中,描绘一个标有“3 V 1.5 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实验电路原理图选用的电路是________(填“甲”或“乙”).
甲 乙
(2)实验过程中某次电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I=________A,U=________V.
丙 丁
(3)如图丁所示为本次实验得到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图.由图可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2V时的电阻为______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A. 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保持不变
B.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至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C.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距离不变
D. 使两物体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火车上的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过了一会儿发现 原来是自己乘坐的火车离升了站台,对面的火车并没有动.乘客认为“对面火车起动”和“自己乘坐的火车离开站台”所选取的参考系分别为( )
A. 站台、对面火车B. 对面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
C. 站台、站台D. 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粗糙绝缘的水平碗上有一物体A带正电,另一带正电的点电荷B沿着以A为圆心的圆弧由P到Q缓慢地从A的上方经过,若此过程中A始终保持静止,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且只考虑它们之间的库仑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B. 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C. 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D. 库仑力对点电荷占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A. 2 m/s,3 m/s,4 m/s
B. 2 m/s,4 m/s,6 m/s
C. 3 m/s,4 m/s,5 m/s
D. 3 m/s,5 m/s,7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B.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所受的重力比落向地面时小
C.力可以使物体形变,但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实心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通过频闪照片分析得知,滑块在最初2 s内的位移是最后2 s 内位移的2倍,且已知滑块最初开始1 s内的位移为2.5 m,由此可求得( )
A. 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B. 滑块的初速度为5 m/s
C. 滑块运动的总时间为3 s
D. 滑块运动的总位移为4.5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