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用力F把铁块压紧在竖直墙上不动,那么,当F增大时(设铁块对墙的压力为N,物体受墙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增大,f不变B.N增大,f增大
C.N变小,f不变D.关于N和f的变化,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力图,根据平衡条件,得到N与F的关系、f与G的关系,再分析F逐渐增大时,N和f如何变化.

解答 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墙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压力F,作出力图,如图所示,由于铁块压在竖直墙上不动,则根据平衡条件得:N′=F,f=G
则知,当F逐渐增大时,N′增大,而f不变,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铁块对墙的压力N=N′,则N也增大.
故选:A.

点评 本题是简单的动态平衡问题,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是研究摩擦力的实验装置.位于水平桌面的物体B重量是100N,砝码盘A的重量忽略不计,滑轮与绳的质量与摩擦均不考虑.在砝码盘中放一重量20N的砝码时,物体B刚好做匀速运动. 物体与桌面的滑动摩擦系数是0.2.当砝码盘中放一重15N的砝码时,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1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对于本实验,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砂和桶的总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总质量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只要测出不同情况下加速度的比值就行了
D.若要验证“加速度与力的平方成正比”这一猜想,在作图线时最好以F2为横坐标
(2)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甲,下列对此同学操作的判断正确的是BCD
A.打点计时器不应固定在长木板的最右端,而应固定在靠近定滑轮的那端
B.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而应使用交流电源
C.不应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而应在右端垫起合适的高度,平衡摩擦力
D.小车初始位置不应离打点计时器太远,而应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
(3)图乙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图中的点为实际打出来的点,已知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小车加速度为12.8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丙所示.此图中直线发生明显弯曲的原因是当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时,才能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随着F的增大,即随着钩码质量增大,逐渐的钩码质量不再比小车质量小的多,因此会出现较大误差,使图象发生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我省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张国政多次在世界级大赛中摘金夺银.在举重比赛中,运动员举起杠铃后保持稳定的一段时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大于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
B.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小于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
C.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与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对杠铃的作用力与杠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探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如图1所示:
(1)本实验采用的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中,控制不变的量是B (填选项前字母)
A.小沙桶的重量B.小车的质量
(2)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a-F图线,如图2所示.图线的延长线没有过坐标原点,可能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以下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机械振动就一定存在机械波
B.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产生向外传播
C.一列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其频率会改变
D.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原子,通过这个实验他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目前我们认为原子核是由两种基本粒子组成的,本别是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物体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第一次经光滑斜面滑至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过光滑曲面ACD滑至底端时间为t2,如图所示,设两次通过的路程相等,则t1与t2的大小关系是(  )
A.t2=t1B.t2>t1C.t1>t2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甲、乙、丙三图中物体的质量相同,弹簧秤、绳和滑轮的质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在图甲、乙、丙中,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  )
A.F3>F1=F2B.F3=F1>F2C.F1=F2=F3D.F1>F2=F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