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如图,物体从斜坡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滑到斜坡底部B处,又沿水平地面滑到C处停下,已知斜坡倾角θ=53°,AB长度L=10m,物体与斜坡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5,物体由斜坡底部转到水平地面运动时速度不变;求:
(1)物体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多大;
(2)物体由A运动至C所需的时间.(取g=10m/s2,sin53°=0.8,cos53°=0.6)

分析 (1)物体从斜坡上滑下时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根据已知条件:初速度、斜面长和加速度,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求解物体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在地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解物体由A运动至C所需的时间.

解答 解:在斜面上对物体受力分析,由牛顿运动定律:mgsinθ-μN=ma,
N-mg cosθ=0,
解得:a=gsinθ-μgcosθ=5m/s2
由vB2=2aL得,到达B点的速度为${v}_{B}=\sqrt{2×5×10}=10m/s$,
(2)物体由A运动至B所需的时间${t}_{1}=\frac{{v}_{B}}{a}=\frac{10}{5}=2s$,
在水平面上由牛顿运动定律:-μmg=ma′
a′=-μg=-5m/s2
则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t}_{2}=\frac{{0-v}_{B}}{a′}=\frac{0-10}{-5}=-2s$,
则物体由A运动至C所需的时间t=t1+t2=4s.
答:(1)物体运动至B点时的速度为10m/s;
(2)物体由A运动至C所需的时间为4s.

点评 本题是实际问题,关键要建立物理模型,对问题进行简化,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基础,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一定为零
B.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为重力加速度
C.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可以大于重力加速度
D.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电荷量相等的一对正、负电荷的电场线如图10所示,关于图中a、b、c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电场强度最大B.b点电场强度最大C.c点电场强度最大D.b点电场强度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实线为不知反向的三条电场线,从电场中M点以相同速度垂直一电场线方向飞出a、b两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则(  )
A.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
B.a、b的速度都将增加
C.a的加速度将减小,b的加速度将增加
D.两个粒子的动能,一个增加一个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静止放置质量为m=10kg的物体(可看作质点).为把物体送到斜而顶端,现对物体施加沿斜而向上的力F=120N,一段时间后撤去力F,物体滑到斜面顶端时速度恰好为0.已知斜面长L=30m,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求:(1)力F撤去前后物体的加速度;
(2)力F的作用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88cm,s5=3.43cm,s6=3.90cm.(以下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16.5 cm/s,v2=21.5 cm/s,v3=26.4cm/s,v4=31.6 cm/s,v5=36.7 cm/s.
(2)在坐标纸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
(3)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t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请问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乙(填甲或乙),按照你认为合理的方法求出a=50.11c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向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的图象,已知该波的波速为6.0m/s,求:
①这列波的周期.
②坐标为4cm的质点在0~0.05s时间里运动的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7°,从A到B长度为16m,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若传送带静止不动,物体从A运动到B需时间是多少?
(2)若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物体从A运动到B需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利用图示的装置来研究机械能守恒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A、B是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C是质量为M的重物.A、B间有轻质弹簧相连,A、C间有轻质细绳相连.在物块B下放置一压力传感器,重物C下放置一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相连,当压力传感器速度为零时,就触发速度传感器测定此时重物C的速度.整个试验中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操作如下:
(1)开始时,系统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细绳拉直但张力为零,现释放C,使其向下运动,当压力传感器示数为零时,触发速度传感器测出C的速度为v.
(2)试验中保持A、B质量不变,改变C的质量M,多次重复第(1)步.
①该试验中,M和m的关系必须满足M大于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②为便于研究速度v与质量M的关系,每次测重物的速度时,其已下降的高度应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③根据所测数据,为得到线性关系图线,应作出${v}^{2}-\frac{1}{M+m}$(选填“v2-M”、“${v^2}-\frac{1}{M}$”或“${v^2}-\frac{1}{M+m}$”)图线.
④根据第③问的图线知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rac{4m{g}^{2}}{b}$(用题给的已知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