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两个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乙所示,把它们通人相同的电阻中,则在1s内两电阻消耗的电能之比Wa:Wb=1:2.

分析 根据交流电的有效值的定义求出两交流电的有效值,结合焦耳定律求出产生的热量,从而得出消耗的电功之比.

解答 解:甲图中交变电流的有效值$I=\frac{{I}_{m}}{\sqrt{2}}$=$\frac{10}{\sqrt{2}}=5\sqrt{2}A$,乙图中交变电流的有效值I′=10A,
根据W=Q=I2Rt知,消耗的电功之比Wa:Wb=I2:I′2=1:2
故答案为:1:2

点评 对于交变电流,求解热量、电功和电功率等与热效应有关的量,都必须用有效值.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活动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成如图1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两处错误或不妥之处:①打点计时器不应使用干电池,应使用交流电源;②小车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图2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0.20m/s2.(图中数据单位均为c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为保证绳子对小车的拉力约等于沙桶和沙子的重力mg,则沙桶和沙子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应满足的关系是:m<<M.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研究加速度a与小车的质量M的关系时,由于没有注意始终满足(3)中的条件,结果得到的图象应是图3中的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两个水平推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F1=6N,F2=2N.现将F1撤去,则物体所受合力为(  )
A.0B.2 NC.4 ND.6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与导线框等宽、阻值是0.1Ω的导体棒ab沿着水平放置的光滑导线框向右做匀速运动,线框中接有电阻R=0.5Ω,线框放在磁感应强度B=0.8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线框的宽度L=0.5m,运动的速度V=12m/s,线框的电阻不计.求:
(1)导体棒ab产生的电动势;
(2)流过电阻R的电流强度;
(3)外力推动ab棒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当前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电子产品之中,下述关于常用的几种家用电子器件所采用的传感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作用是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
B.电子秤中主要是采用了力电传感器,把力学量转换为电学量
C.热敏电阻能够把电阻这个电学量转换为温度这个热学量
D.霍尔元件是把磁感应强度这个磁学量转换成电压这个电学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100多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3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能发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跟入射光子的能量hν和逸出功W之间的关系:Ek=hν-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粗糙水平面上,用绳子系一小球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小球质量为m,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绳子的拉力为F,则小球经过$\frac{1}{4}$圆周的时间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绳子的拉力对球不做功B.绳子的拉力对球做功$\frac{πRF}{2}$
C.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D.摩擦力对物体做功$\frac{-μmgRπ}{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垂直纸面向外的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其磁感线分布和方向哪个是正确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假设在地球的赤道上某位置挖一可直线到达地心的地下通道,通道中任意位置的物体受到外壳部分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零,且把地球看成一个均匀的静止球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通道口到地心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先变大后边小
B.一物体由通道口落向地心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
C.从通道口到地心,同一物体的重力会越来越大
D.从通道口到地心的各个位置以相等的较小速度竖直上抛物体(重力加速度几乎不变),物体能到达的高度越来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