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frac{{v}_{1}^{2}{+v}_{2}^{2}}{4g}$ | |
B. | 全程小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frac{1}{2}$mv12-$\frac{1}{2}$mv22 | |
C. | 从M到N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小物体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 |
D. | 从N点到M点的过程中,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电场力均是先增大后减小 |
分析 根据动能定理分别上升和下滑两个过程,求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小物块带负电,正点电荷对它有吸引力,根据距离变化即可判断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分析小球 受力情况,根据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变化,分析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 解:A、设物体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于OM=ON,M、N两点的电势相等,上升和下滑过程中电场力做功都为0,根据动能定理得
上升过程:-W-mgh=0-$\frac{1}{2}m{v}_{1}^{2}$
下滑过程:-W+mgh=$\frac{1}{2}$$m{v}_{2}^{2}$-0
联立解得,h=$\frac{{v}_{1}^{2}{+v}_{2}^{2}}{4g}$,故A正确.
B、由上可得,全程小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f=2W=$\frac{1}{2}$mv12-$\frac{1}{2}$mv22.故B正确.
C、正点电荷对物体有吸引力,从N到M的过程中,物体与正点电荷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则电场力对小物体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C错误.
D、从N到M的过程中,小物体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电场力在垂直于斜面的分力也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物体在垂直于斜面方向力平衡得知,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也先增大后减小,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根据物体与正电荷间距离的变化,来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时,要抓住OM=ON这个条件,得到M、N的电势相等,上升和下降电场力做功为0.两个过程摩擦力做功相等.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 | B. | 4$\sqrt{2}$F | C. | $\sqrt{33}$F | D. | 9F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假设法 | |
B. | 根据速度定义式v=$\frac{△x}{△t}$,当△t非常小时,$\frac{△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 |
C. |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电容C=$\frac{Q}{U}$、加速度a=$\frac{F}{m}$ 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 |
D. | 电学中引入了点电荷的概念,突出了带电体的带电量,忽略了带电体的质量,这里运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 |
B. |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 |
C. | 可表示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 |
D. |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电源外部存在着由正极指向负极的电场,内部存在着由负极指向正极的电场 | |
B. | 在电源的外部负电荷靠电场力由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 |
C. | 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这表示电路中每通过1C的电量,电源把1.5J 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
D. | 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干电池在1s 内将1.5J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sqrt{2}v}{2}$ | B. | $\frac{v}{2}$ | C. | $\frac{v}{4}$ | D. | $\sqrt{2}$v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龟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
B. | t2-t4时间内两者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 |
C. | 第1次相遇时兔子速度大于龟的速度 | |
D. | 图中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经过的位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