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它是“隐居”着的,它是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知(  )
A.这颗行星的质量等于地球的质量B.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C.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D.这颗行星的密度等于地球的密度

分析 研究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说明它与地球的轨道半径相等.

解答 解: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frac{Mm}{{r}^{2}}=mr\frac{4{π}^{2}}{{T}^{2}}$,解得:T=$\sqrt{\frac{4{π}^{2}{r}^{3}}{GM}}$,M为太阳的质量,r为运动的轨道半径.已知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说明第十颗行星和地球的轨道半径相等,所以第十颗行星的公转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故C正确.
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无法得出行星质量和地球质量的关系,以及自转周期的关系,也无法求出密度关系,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 向心力的公式选取要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选取应用.环绕体绕着中心体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我们只能求出中心体的质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甲所示,ABCD为固定在水平面内的闭合轨道,其中 AB、CD段均为半径1.6m的半圆轨道,BC、AD段为直轨道,AD=BC=5m.AD段粗糙,动摩擦因数为0.2,其余各段均光滑.有一质量为0.2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卡在轨道上,沿着轨道运动,其截面图如图乙所示.小物体经过DA段时会受到一个方向竖直向上,大小随速度如图丙规律变化的力作用;小物体经过BC段时会受到一个方向沿轨道向右,大小恒为0.4N的F2作用.现使小物体在D点以4m/s的初速度向左运动,发现小物体恰好能匀速运动到A点.g取10m/s2.求:

(1)小物体第一次经过圆弧AB段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2)小物体第一次运动到C点时速度大小;
(3)若要小物体每次经过D点的速度都相同,则在D至少要获得多大的初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某实验小组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某种电阻丝(电阻约为20Ω)材料的电阻率.他们首先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与接线柱c相连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2Ω);
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他们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
B.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S;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箱的示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拆除电路并整理好器材.

(1)小明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这次直径的测量值d=0.726mm;
(2)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A1(选填“A1”或“A2”);
(3)小明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可求出这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ρ=$\frac{π{d}^{2}{R}_{0}}{4{L}_{0}}$(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已知常数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立柱上固定一条长为L,拴有小球的细绳.质量为m的小球由与悬点在同一水平面处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阻力.求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细绳拉力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斥力起作用
B.将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固体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物体A的质量为10kg,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的这两位1kg,用轻绳通过两等高的定滑轮与A连接,如图所示,h=0.5m,A、B由图示位置从静止释放,忽略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运动中A的最大速度v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θ=300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前进了10m,己知F=200N,.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  )
A.1000$\sqrt{3}$ JB.2000$\sqrt{3}$JC.1000JD.200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前端装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1)木板的一端下边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2)在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BC
A、弹簧测力计    B、毫米刻度尺    C、天平    D、螺旋测微器
(3)已测得小车A(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m1=0.310kg,小车B(包括撞针)的质量为m2=0.205kg,由以上测量可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碰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0.620kg•m/s
碰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0.618kg•m/s
(4)结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两小车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v)在碰撞中总量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结合你所学知识和图中描述的物理学史,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力学”高峰期是指牛顿建立动力学理论
B.“电磁学”理论的完备期晚于“力学”理论的完备期
C.伽利略将他的“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都记录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
D.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并没有否定经典力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