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并明确相关内容即可求解.

解答 解:A、伽利略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
C、伽利略通过实验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故C错误;
D、笛卡尔提出过力和运动的关系;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的记忆情况,要注意不但要明确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还要能够理解他们提出的相关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l匀速向右运动.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传送带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v2(v2>v1)滑上传送带,最终滑块又返回至传送带的右端.就上述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时的速率为v2
B.此过程中传送带对滑块做功为$\frac{1}{2}$mv22-$\frac{1}{2}$mv12
C.此过程中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为$\frac{1}{2}$m(v1+v22
D.此过程中电动机做功为2mv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一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前2s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
A.从第1s末到第2s末合外力做的功为W
B.从第3s末到第5s末合外力做的功为-W
C.从第5s末到第7s末合外力做的功为W
D.从第5s末到第7s末合外力做的功为-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描述运动所需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概念是伽利略首先建立起来的
B.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
C.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果把光导纤维聚成束,使纤维在两端排列的相对位置一样,图象就可以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如图所示.在医学上,光导纤维可以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胃、肠、气管等器官的内部.内窥镜有两组光导纤维,一组用来把光输送到人体内部,另一组用来进行观察.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输利用了(  )
A.光的折射B.光的衍射C.光的干涉D.光的全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均为3m的B、C两物块固定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C紧靠挡板不粘连,另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A以速度v0从右向左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所有过程都是在弹簧弹性限度范围内)求:
(1)A、B碰后瞬间各自的速度;
(2)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与第一次伸长最长时弹性势能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如图是一个十字路口的示意图,每条停车线到十字路口中心O的距离x0=24m,一人骑电动助力车以v1=7m/s的速度到达停车线(图10中A点)时,发现左前方道路一辆轿车正以v2=8m/s的速度驶来,车头恰好抵达停车线(图10中B),设两车均沿道路中央做直线运动,助力车可视为质点,轿车长l0=4.8m,宽度可不计.
(1)请通过计算判断两车保持上述速度匀速运动,是否会发生相撞事故?
(2)若轿车保持上述速度匀速运动,而助力车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为避免发生相撞事故,助力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为50J,则(  )
A.物体的动能一定增加50J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少了50J
C.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50JD.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了5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湖北省随州市高三10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带负电的物块A放在足够长的不带电的绝缘小车B上,两者均保持静止,置于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在t=0时刻用水平恒力F向左推小车B.已知地面光滑,A、B接触面粗糙,A所带电荷量保持不变,下列四图中关于A、B的v﹣t图象及A、B之间摩擦力Ff﹣t图象大致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