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是重物的(  )
A.质量B.下落时间C.下落高度D.瞬时速度

分析 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区分哪些是直接测量的,哪些是间接测量的.

解答 解:实验通过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和动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来验证机械能守恒,质量可以约去,不需要测量.
需要测量下降的高度来计算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测量瞬时速度得出动能的增加量,下落高度是直接测量的,瞬时速度是通过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测量的.所以需要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是重物的下落高度和瞬时速度.
故选:CD.

点评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起重机的钢索将重物由地面沿竖直方向吊往空中某个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体,以球心O为坐标原点,沿半径方向建立x轴,P点为球面与x轴的交点.已知均匀带电球体,x≥R处的电场分布与电荷量全部集中在球心时相同,而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k为静电力常量,则(  )
A.球内部各点的电势相等
B.球内部的电场为匀强电场
C.x轴上各点中,P点场强最大
D.x轴上x1(x1<R)处场强大小为$\frac{{kQ{x_1}}}{R^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理想变压器中,负载电阻R=55Ω,A、V为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若原线圈接入如图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的示数为4A
B.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110W
C.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220W
D.原线圈电路中的电流瞬时值表达式为i=2sin(100π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如图1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供实验选择的重物有以下四个,应选择D
A.质量为10g 的砝码B.质量为50g 的塑料球
C.质量为200g 的木球D.质量为200g 的铁球
(2)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的左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
(3)图中O 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点A、B、C、D、E、F、G 作为计数点,为验证重物对应O 点和F 点机械能是否相等,并使数据处理简便,应测量O、F 两点间的距离h1和EG两点间的距离h2
(4)已知重物质量为m,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从O 点到F 点的过程中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k=$\frac{m{{h}_{2}}^{2}}{8{T}^{2}}$(用本题所给字母表示).
(5)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物增加的动能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O 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 图线,如图3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物下落时受到阻力与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1.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纸带上打出的某两点间的距离,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打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研究重锤的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在实验所需的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测量的是C,通过计算得到的是D(填写代号).
A.重锤的质量         B.重锤底部距水平地面的高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2)(多选)在实验得到的纸带中,我们选用如图乙所示的起点O(与相邻点之间距离约为2mm)的纸带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中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原始点,F点是第n个点.设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表达式可以用在本实验中计算F点速度vF的是CD.
A.vF=g(nT )                 B.vF=$\sqrt{2g{h}_{n}}$
C.vF=$\frac{{h}_{n+1}-{h}_{n-1}}{2T}$               D.vF=$\frac{{x}_{n+1}+{x}_{n}}{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今年是唐山地震四十周年纪念,汶川地震八周年纪念,时光穿越灾难,也见证重生,我们在废墟上又建设了美好家园.对于汶川地震,专家普遍认为引发地震的原因是印度板块往北推进,向亚洲板块挤压并不断地向亚洲板块下插入,导致青藏高原迅速上升,并在高原的边缘形成了地震多发的断裂带,其中就包括龙门山断裂带.汶川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这一地震带非常活跃,估计地震的震源就在此.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我们就称之为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又称疏密波,其特征是振幅小、周期短、传播速度较快,是推进波,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又称剪切波,其特征是振幅较大、周期较长、传播速度较慢,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面波的传播速度最慢,但其周期最长、振幅最大.因此,是地震引起地面破坏的主要力量.据资料记录,汶川地震发生时,位于成都的某观测站记录的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并测得这两种波的传播速度约为9km/s和4km/s.实验还测得,地震波在几种沉积岩中的波速如表所示:
岩石类型速度(m/s)
湿砂600~800
粘土1200~2500
砂岩1400~4500
对于地震波运动的全面了解,我们还需要理解波的其它性质,比如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现象,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研究中.我们相信对于地震波了解的越多,人类躲避灾难的能力就越强.请仔细阅读上面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汶川地震中,位于震源上方的震中某中学地震测报组有单摆A与竖直弹簧振子B(如图所示),请判断地震发生时哪一个模型先有明显振动,并简要说明原因;
(2)利用汶川地震中的某些数据,估算成都某观测站离震源的距离;
(3)某次地震中,一列横波由粘土进入湿砂中(设频率不变),试分析说明此列波在哪种地质结构中衍射现象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A.电压表0~3V,内阻约为1kΩ
B.电压表0~15V,内阻约为5kΩ
C.电流表0~0.6A,内阻0.05Ω
D.电流表0~3A,内阻0.01Ω
E.滑动变阻器0~10Ω
F.滑动变阻器0~100Ω
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A,电流表应选C,滑动变阻器应选E.(填序号)
②根据所选器材本实验的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填内接法或外接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