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因素的实验中:
(1)在组装单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摆球可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钢球
B.摆线可以选用弹性较好的橡皮绳
C.摆动过程中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超过30°即可
(2)实验时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该摆球的直径d=10.10mm.
(3)如果测定n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99.8s.

(4)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C
A.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B.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
C.摆线上端未系牢固,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5)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丙所示,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frac{4{π}^{2}}{k}$(用k表示)

分析 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秒表的读数等于小盘读数加上大盘读数.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结合摆长和周期的测量误差确定重力加速度的测量误差.
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出T2与L的表达式,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

解答 解:(1)摆球选择质量大一些,体积小一些的钢球,摆线不能选择弹性较好的橡皮绳,因为弹性较好,在摆动的过程中,摆长发生变化,为了使单摆做简谐运动,则摆角不要超过5度.故A正确.
(2)游标卡尺的读数为d=10mm+2×0.05mm10.10mm.
(3)秒表的读数t=90s+9.8s=99.8s.
(4)根据T=$2π\sqrt{\frac{L}{g}}$得,g=$\frac{4{π}^{2}L}{{T}^{2}}$,
A、秒表过迟按下,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A错误.
B、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则周期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B错误.
C、摆线上端未系牢固,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则摆长的测量值偏小,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C正确.
故选:C.
(5)根据T=$2π\sqrt{\frac{L}{g}}$得,${T}^{2}=\frac{4{π}^{2}L}{g}$,则k=$\frac{4{π}^{2}}{g}$,解得g=$\frac{4{π}^{2}}{k}$.
故答案为:(1)A,(2)10.10,(3)99.8,(4)C,(5)$\frac{4{π}^{2}}{k}$.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游标卡尺和秒表的读数方法,以及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会通过g的表达式分析误差.对于图象问题,关键得出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所示,一质量M=3kg的足够长的小车停要光滑水平地面上,另一木块m=1kg,以v0=4m/s的速度冲上小车,木块与小车间动摩擦因数μ=0.3,g=10m/s2,求经过时间t=2.0s时:
(1)小车的速度大小v;
(2)以上运动过程中,小车运动的距离x以及木块与小车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及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中的信息能够求出的物理量或可以确定的关系有(斜面的倾角用θ表示)(  )
A.物体的质量mB.斜面的倾角θ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D.μ=ta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S2的路程差为2.1×10-6m.已知某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m.现用该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暗条纹(选填“亮条纹”或“暗条纹”).若将光屏右移,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变宽(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曲轴上挂一个弹簧振子,转动摇把曲轴可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开始时不转动摇把,让振子自由振动,测得其频率为2Hz.现匀速转动摇把,转速为240r/min.则(  )
A.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25s
B.当振子稳定振动时,它的振动周期是0.5s
C.当摇把转速从240 r/min减小时,弹簧振子的振幅一直在增大
D.若摇把转速从240 r/min进一步增大,弹簧振子的振幅也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木板A质量mA=1kg,足够长的木板B质量mB=4kg,质量为mC=2kg的木块C置于木板B上右侧,水平面光滑,B、C之间有摩擦.现使A以v0=8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B碰撞后以vA=4m/s速率弹回.求:
(1)A与B碰后瞬间(C在碰撞瞬间速度仍为零) B速度大小vB
(2)C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C
(3)整个过程中A、B、C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rac{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B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当F<$\frac{3}{2}$μmg 时,A、B 都相对地面静止
B.当F=$\frac{5}{2}$μmg 时,B的加速度为$\frac{1}{3}$μg
C.当F>3μmg 时,A 相对 B一定滑动
D.无论F为何值,A的加速度不会超过μ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
(1)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用减小双缝间距离和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的方法.
(2)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笫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笫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13.870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x=2.310 mm.
(3)已知双缝间距d=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0.700m,由计算式λ=$\frac{d}{l}△x$,求得所测光的波长为6.6×10-7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在铁芯P上绕着两个线圈甲和乙.如果线圈中的电流i与时间t的变化有下面A,B,C,D四种情况,在t1至t2这段时间内,哪种情况可以观察到在线圈乙中有交变电流.(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