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某些宏观过程中能量不守恒
B.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的压强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C.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相同
D.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势能的气体)等压压缩,其内能一定减小

分析 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某些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气体的压强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物体的内能与温度、体积等因素有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解答 解:A、能量耗散从能量转化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某些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能量仍然守恒,故A错误;
B、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的压强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故B正确;
C、内能相同的物体,其温度不一定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势能的气体)等压压缩,体积减小,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内能等知识点,注意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理想气体的内能增加;知道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将一定量的电荷Q,分成电荷量q、q′的两个点电荷,为使它们相距r时,它们之间有最大的相互作用力,则q值应当为$\frac{Q}{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使正负电子以相同速率对撞(撞前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的碰撞)并进行高能物理研究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该装置一般由高能加速器(同步加速器或直线加速器)、环形储存室(把高能加速器在不同时间加速出来的电子束进行积累的环形真空室)和对撞测量区(对撞时发生的新粒子、新现象进行测量)三个部分组成.为了使正负电子在测量区内不同位置进行对撞,在对撞测量区内设置两个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区域.对撞区域设计的简化原理如图乙所示:MN和PQ为足够长的竖直边界,水平边界EF将整个区域分成上下两部分,Ⅰ区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内,Ⅱ区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现有一对正负电子以相同速率分别从注入口C和注入口D同时水平射入,在对撞测量区发生对撞.已知两注入口到EF的距离均为d,边界MN和PQ的间距为L,正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负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
 
(1)试判断从注入口C入射的是正电子还是负电子;
(2)若L=4$\sqrt{3}$d,要使正负电子经过水平边界EF一次后对撞,求正负电子注入时的初速度大小;
(3)若只从注入口C射入电子,间距L=13(2-$\sqrt{3}$)d,要使电子从PQ边界飞出,求电子射入的最小速率,及以此速度入射到从PQ边界飞出所需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m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以及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
A.-2m-2m      1m      6m-3m
B.-4m    0m-1m       7m     3m
C.2m-2m-1m       5m-3m
D.-2m    2m      1m      5m     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如图所示的螺旋测微器的套筒上只有一刻度线清楚,其它都不清楚则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10.480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弹簧振子在B、C间做无摩擦的往复运动,振子小球在平衡位置O时,达到最大值的物理量是(  )
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回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圆周运动的合力一定指向圆心
B.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不一定指向圆心
C.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力等于零
D.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合外力完全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9m和10m,A、B间用一轻弹簧连接,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向右射入A并留在A中.水平面光滑,则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子弹速度是多大?此时弹性势能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不计一切摩擦力,物体的重力都是G,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F3>F1=F2B.F3=F1>F2C.F1=F2=F3D.F1>F2=F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