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3.如图所示是一运动员抛出的铅球的轨迹,A,B,C是轨迹上的三个点,其中B是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若在抛出点铅球的初速度大小是20m/s,与水平的方向夹角是53°.已知sin53°=0.8,cos53°=0.6.则铅球在最高点B的速度为多大?

分析 将斜抛运动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

解答 解:将初速度沿着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最高点速度等于初速度的水平分速度,故:
vB=vAx=vAcos53°=20×0.6=12m/s 

答:铅球在最高点B的速度为12m/s.

点评 本题关键是明确抛体运动的研究方法,知道斜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是竖直上抛运动,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利用如图1实验装置可以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方法是保持斜槽末端切线沿水平方向,让水球多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将这些位置顺次平滑连起来就得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图2实验中确定的运动轨迹上a、b,c、d四个位置,已知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图2中信息可计算出 (  )
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B.小球运动到B点的速度Vb
C.小球从b运动到c点的时间tD.小球运动到b点时离地面的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叠放着的两个物体A和B,质量均为2kg,受到一竖直向下的大小为10N的力作用时,浮在水面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当撤去F的瞬间,A和B的压力大小为(g=10m/s2)(  )
A.20NB.25NC.30ND.3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运输工人要将一批货物搬到卡车上,他们使用了一个长5m、高1.5m的斜面,现将3000N的重物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倒顶端,若不计摩擦,则拉力做功4500J,拉力是900N.若机械效率是75%,则拉力做功6000J,拉力是12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一个木箱沿着一个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匀加速下滑,经过4s的时间,滑下的路程是16m,斜面的夹角是37°,求木箱和粗糙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cos37°=0.8,sin37°=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了测量一玩具遥控车的额定巩固率,某同学用天平测其质量为0.6kg,小车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来测量,主要的实验步骤有:
A.给小车尾部系一条长纸带,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
B.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使小车以额定功率沿水平地面加速到最大速度,继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发动机,使其由地面向前滑行直至停下;
C.处理纸带上打下的点迹.

(1)由纸带知遥控汽车的最大速度为1m/s;汽车滑行时的加速度为1.73m/s2
(2)汽车滑行的阻力为1.04N;动摩擦因数为0.1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一斜面体静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再在斜面体上静置一物块,现对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逐渐增大的力,在保证物块与斜面体始终相对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B.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物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先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增大
D.物块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先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实质上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验电器可以测量物体带电量的多少
D.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所有静电现象都是有危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小车,装有砂的砂桶通过细绳给小车施加一水平拉力,小车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在质量为m1的砂和砂桶带动下由静止前进了一段距离s;第二次实验中小车在质量为m2的砂和砂桶带动下由静止前进了相同的距离s,其中m1<m2<M.两次实验中,绳对小车的拉力分别为T1 和T2,小车、砂和砂桶系统的机械能变化量分别为△E1和△E2,若摩擦阻力的大小保持不变,不计绳、滑轮的质量及空气阻力,则$\frac{△{E}_{1}}{△{E}_{2}}$=1,$\frac{{T}_{1}}{{T}_{2}}$=$\frac{{m}_{1}(M+{m}_{2})}{{m}_{2}(M+{m}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