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一水平长绳上系着一个弹簧和小球组成的振动系统,小球振动的固有频率为2Hz,现在长绳两端分别有一振源P、Q同时开始以相同振幅A上下振动了一段时间,某时刻两振源在长绳上形成波形如图,两列波先后间隔一段时间经过弹簧振子所在位置,观察到小球先后出现了两次振动,小球第一次振动时起振方向向上,且振动并不显著,而小球第二次则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则(  )
A.由Q振源产生的波先到达振动系统
B.Q振源离振动系统较远
C.由Q振源产生的波的波速较接近4m/s
D.有4个时刻绳上会出现振动位移大小为2A的点

分析 由两个波的波形及传播方向根据“上下坡”法判断哪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向上,即为第一次到达弹簧振子所在位置的波,由小球第二次则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知小球与波上的质点达到了共振,即波上质点的振动频率为2Hz.

解答 解:A、由“上下坡法得知P振源起振方向向上,Q振源起振方向向下,由于小球第一次振动时起振方向向上,故先经过弹簧振子所在位置的是P波,故A错误;
B、s=vt,由于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等,Q波后到达弹簧振子所在位置,故Q振源离振动系统较远,故B正确;
C、Q晚到达弹簧振子所在位置,且小球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即共振,故Q的振动频率接近2Hz,则周期接近0.5s,波速v=$\frac{λ}{T}$=$\frac{2}{0.5}$m/s=4m/s,故C正确;
D、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不会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由于两列波的波长不等,则根据波的叠加原理,有4个时刻绳上会出现振动位移大小为2A的点,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关键掌握共振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是解题关键,第二次弹簧振子产生了较强烈的振动,小球与波上的质点达产生了共振是本题的突破口,同时要知道机械波的波速由介质决定,同类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波速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与物理学史相关的叙述正确的(  ) 
A.牛顿利用装置(1)测量出了引力常量
B.安培利用装置(2)总结出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C.牛顿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从向心力规律出发,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牛顿猜想: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是同一种力.并进行“月-地”检验,即:“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地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的比值”等于“月球到地球轨道的平方与地球半径的平方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8.2015年12月20日中午11:40分左右,深圳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经初步核查,此次滑坡事故共造成22栋厂房被掩埋,涉及15家公司.如图所示,假设有一倾角为θ的山坡,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巨石块,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在山坡的某处从静止开始下滑,到水平路面后又滑了一段距离而停止,经测量水平段长为s.(已知石块和斜坡、水平路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假设转弯处速率大小不变),求:
(1)石块到达斜坡底端时速率;
(2)石块运动的总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有5000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将它们用长度相等的轻绳依次连接,再将其左端用细绳固定在天花板上,右端施加一水平力,使与天花板相连接的轻绳和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的同时全部小球静止.求:
(1)轻绳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
(2)第2500个小球与第2501个小球之间轻绳张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所示为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A为容积较大的玻璃泡,通过一根细小的玻璃管(玻璃管B的容积远小于玻璃泡A的容积)连接,A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B的下端插入水银槽中,当大气压为P0=76cmHg,温度为27℃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46cm,求:
(1)温度为77℃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2)如果大气压变为75cmHg,测得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为两列频率相同的横波相遇时某一时刻的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点将一直位于波峰位置B.再过$\frac{1}{4}$周期M点的振动最弱
C.再过半个周期P点位于波峰位置D.再过半个周期N点振动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m,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力F作用下前进了s,撤去水平力F,此后物体又前进了s而停止.
求:(1)物体受到的阻力;
(2)物体运动的最大动能是多少;
(3)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高为h,O1、O2、A、B、C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实验过程:挡板固定在O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处,测量O1A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点,测出P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1
实验过程二: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1点电距离为d的O2点.如图乙所示,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处,使O2C的距离与O1A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点,测出Q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2

(1)为完成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必须测出小滑块的质量    B.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    D.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
(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frac{{x}_{1}^{2}-{x}_{2}^{2}}{4dh}$(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小红在进行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滑块停止滑动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
(4)某同学认为,不测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测出小滑块从E离桌面到落地的时间,也可测出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方案不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滑块在空中飞行时间很短,难以把握计时起点和终点,秒表测时间误差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力对物体做功月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1)实验时,为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在未连接橡皮筋时将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块垫起,使木板倾斜合适的角度,打开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得到的纸带应该是乙(如图2填“甲”或“乙”)
(2)使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3)再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每次由静止释放小车时保持橡皮筋的伸长量都相同(填写相应实验条件)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
(4)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1、v2、v3
(5)作出W-v2图象(图3),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象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