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很快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很大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增大

分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frac{△v}{△t}$,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与速度无关

解答 解: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只有当变化所用时间相同时,加速度才大.故A错误.
B、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B正确.
C、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加速度很大的物体,只能说明速度变化快,不能说明速度很快增大,也可能很快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理解能力,可以从数学角度加深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a=$\frac{△v}{△t}$.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如图所示,在直线AB上有一个点电荷,带电量为q的试探电荷在该直线上的P、Q两点受到电场力大小分别为F和2F,P、Q间距为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电荷在Q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是P点的2倍
B.P、Q两点不放试探电荷,则这两点的场强都变为0
C.若该点电荷是正电荷,则P点场强方向一定沿直线向左
D.若该点电荷是正电荷,则P点电势一定低于Q点电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带电小球,电荷量分别为+2q和-q,两小球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相连,另用绝缘细线系住带正电的小球悬挂于O点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细绳对悬点O的作用力大小为2mg+E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9.某同学用如图 (甲)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V,使用交流电源(选填“交流”或“直流”),频率为50Hz.
(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实验时纸带的乙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3)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frac{{x}_{23}-{x}_{78}}{5{T}^{2}}$
(用X2~3,X7~8,打点间隔时间用T表示)算出加速度为9.4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以36km/h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在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是6.25m(汽车的运动时间大于2s),则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多大?
(2)刹车后2s内的位移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物体A和B相对静止,以共同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A.A、B间无摩擦力的作用
B.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μmAgcosθ
C.B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A+mB)gsinθ
D.取走A物后,B物将匀加速下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用力F拉A、B、C三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B物体上加一个小物体,它和中间的物体一起运动,且原拉力F不变,那么加上物体以后,两段绳中的拉力Ta将增大(增大,变小,不变),Tb将减小 (增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37°的粗糙且足够长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面上,劲度系数为k=8N/c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与小滑块接触但不拴接,现用沿斜面向下的力F推滑块至离地一定高度处,弹簧与斜面平行,撤去力F,滑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设释放位置为位移起点,沿斜面向上为位移x的正方向,计算机通过传感器描绘出滑块上滑过程的a-x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bd段为倾斜直线,de段为水平直线,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c点位置代表滑块速度最大,且弹簧的压缩量为4cm
B.从刚释放至分离时,滑块上滑距离x=7cm
C.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D.乙图中d点位置代表滑块与弹簧刚好分离,在滑块与弹簧分离之前,滑块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质点以加速度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质点的速度为 vt,速度的改变量为△v,(  )
A.a 与 vt方向一定相反B.a 与△v方向一定相反
C.a 与 v0方向一定相同D.a 与△v方向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