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体总是充满容器,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PM 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则气温越高,PM 2.5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D.在分子间距不超过分子直径10倍的情况下,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E.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分析 气体很容易充满容器,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气温越高,PM 2.5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而气体的内能仅仅与分子动能有关;分子间距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

解答 解:A、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力为引力,基本为零,气体很容易充满容器,是由于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故A错误;
B、PM 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则气温越高,PM 2.5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温度是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而气体的内能仅仅与分子动能有关,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故C正确;
D、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随着分子间距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故D正确;
E、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空调.故E错误;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的关系,知道分子力是短程力;明确气体间分了间距很大,分子力几乎不起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在用斜槽轨道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斜槽同一位置 释放,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下小球碰到铅笔笔尖的一系列位置.
B.按图安装器材时,注意让斜槽末端切线水平,
记下平抛初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
C.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
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运动物体的轨迹.
①完成上述步骤,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②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BAC.
③某同学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时在白纸上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1.4m/s.(g=9.8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关于造成误差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CD
A.小球受到空气阻力
B.斜槽轨道不光滑,小球下滑时受到了摩擦力
C.安装斜槽时,未端的切线未调水平
D.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不同
(2)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忘记记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根据图示,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2.0m/s,拋点坐标为(-20cm,-5cm).(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4.如图所示,用细绳一端系着的质量为M=1kg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转盘上,细绳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吊着质量为m=0.3kg的小球B,A的重心到O点的距离为0.2m.若A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2N,为使小球B保持静止,求转盘绕中心O旋转的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读数应是0.900mm,游标卡尺的读数:d=1.050cm,多用电表如果用×100挡测电阻,则读数为80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光滑、足够长的水平面上静止着如图所示的三个物体A、B、C,其质量分别为m1、m2.m3,且已知m1=1kg、m2=2kg.m3=6kg,A、B可看做质点,C物体的曲面为光滑的 $\frac{1}{4}$ 圆弧,其下端与水平面相切.现给A物体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m/s,已知A.B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①求A.B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②通过计算判断A.B能否发生第二次碰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1m的透明介质球,O为球心,光线DC平行于直径AOB射到介质球上的C点,DC与AB的距离H=$\frac{\sqrt{3}}{2}$m;若DC光线进入介质球后第一次到达B并在B处发生全反射.已知光速c=3×108m/s.求:
(1)介质的折射率;
(2)光从进入介质到第一次射出介质所用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是相互关联的三个转动部分,如图所示.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  )
A.大齿轮边缘点比小齿轮边缘点的线速度大
B.后轮边缘点比小齿轮边缘点的角速度大
C.后轮边缘点与小齿轮边缘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正比
D.大齿轮边缘点与小齿轮边缘点的向心加速度与它们的半径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电阻器(NTC).正温度系数电阻器(P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大,负责温度系数电阻器(NTC)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值越小,热敏电阻的这种特性,常常应用在控制电路中.某实验小组选用下列器材探究通过热敏电阻Rx(常温下阻值约为10.0Ω)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特点.
A.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3Ω)    
B.电压表V(量程15.0V,内阻约10kΩ)
C.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10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0Ω)
E.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忽略)    
F.电键、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加在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C.(只需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即可)
②请在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必需的器材,在虚线框内画出该小组设计的电路图.

③该小组测出热敏电阻R1的U-I图线如曲线I所示.请分析说明该热敏电阻是PTC热敏电阻(填PTC或NTC).
④该小组又通过查阅资料得出了热敏电阻R2的U-I图线如曲线II所示.然后又将热敏电阻R1、R2分别与某电池组连成如图所示电路.测得通过R1和R2的电流分别为0.30A和0.60A,则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10.0V,内阻为6.67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