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地面的A处,AB间距L=20m.用大小为30N,沿水平方向的外力拉此物体,经t0=2s拉至B处.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2)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若改用大小为2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此物体,使之从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并能到达B处,该力作用的最短时间,.(取g="10" rn/s2

【答案】1;(2;(3

【解析】试题分析:(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B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解得: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解得:

3)设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为,相应的位移为,物体到达B处速度恰为0,由动能定理:

,整理可以得到:

由牛顿运动定律:,整理可以得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用比较软的金属导线制成的闭合圆环.在此圆环的形状由圆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中( )

A.环中有感应电流,方向a→d→c→b
B.环中有感应电流,方向a→b→c→d
C.环中无感应电流
D.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①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见图甲).结合图乙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
②丙是用来检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l mm铝片和3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结合图乙分析工作人员一定受到了射线的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以两虚线M、N为边界,中间存在平行纸面且与边界垂直的水平电场,M、N间电压UMN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电压的最大值为U0、周期为T0;M、N两侧为相同的匀强磁场区域Ⅰ、Ⅱ,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t=0时,将一带正电的粒子从边界线M上的A处由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也为T0 . 两虚线M、N间宽度很小,粒子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不计,也不考虑粒子所受的重力.

(1)求该粒子的比荷;
(2)求粒子第1次和第2次从右向左经边界线N离开磁场区域Ⅰ时两位置间的距离△d;
(3)若粒子的质量增加,电荷量不变,t=0时,将其在A处由静止释放,求t=2T0时粒子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半径为R的半圆形玻璃砖截面如图所示,O点为圆心,光线a沿半径方向进入玻璃后恰好在O点发生全反射,光线b平行于光线a,从最高点进入玻璃后折射到MN上的D点,已知光线a与MN的夹角为60°,求:

(1)玻璃的折射率n为多少?
(2)OD的长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c为空间一水平线,整个空间存在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带电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b为最低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轨迹ab为四分之一圆弧
B.小球在到b点后一定能到ac水平线
C.小球到b时速度一定最大,且沿水平方向
D.小球在b点时受到的洛伦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水平放置,导轨间距为L,一个磁感应强度B的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向下,导轨的上端M与P间接有电容为C的电容器,金属棒开始静止.对金属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不计一切摩擦,一切电阻都不计,则经过时间t的过程中(  )

A.金属棒可能做变加速运动
B.金属棒中的电流恒定
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D.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辆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A. 在第1h内与第4h内,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B. 1h2h末,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C. 4h内,小车行驶的位移为60km

D. 4h内,小车行驶的路程为60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两条电阻不计的平行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的一端连接定值电阻R1 , 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2的导体棒ab,垂直导轨放置,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R2=nR1 . 如果导体棒以速度v匀速下滑,导体棒此时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
B.重力做功的功率为mgvcosθ
C.运动过程中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D.R2上消耗的功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