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1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C(填代号).
(2)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B(填写所选选项的序号).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盘和重物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盘和重物,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3)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C.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4)图2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关于小车的加速度a的计算方法,产生误差较小的算法是D.
A.$\frac{{{x_2}-{x_1}}}{T^2}$B.$\frac{{({{x_2}-{x_1}})+({{x_3}-{x_2}})+({{x_4}-{x_3}})+({{x_5}-{x_4}})+({{x_6}-{x_5}})}}{{5{T^2}}}$
C.$\frac{{{x_6}-{x_1}}}{{5{T^2}}}$D.$\frac{{({{x_6}-{x_3}})+({{x_5}-{x_2}})+({{x_4}-{x_1}})}}{{9{T^2}}}$
(5)用图2所表示的数据,表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表示错误的是A.
A.$\frac{{{x_4}-{x_3}}}{2T}$B. $\frac{{{x_4}+{x_3}}}{2T}$
C.$\frac{{({x_2}+{x_3})+({x_4}+{x_5})}}{4T}$D.$\frac{{({x_1}+{x_2}+{x_3})+({x_4}+{x_5}+{x_6})}}{6T}$
(6)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并在末端发生了弯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BD.
A.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B.木板右端垫起的高度过大(即平衡摩擦力过度)
C.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即m<M)
D.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不远小于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分析 (1)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
(2)小车下滑时受到重力、细线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于合力,则应平衡摩擦力;
(3)当沙和沙桶总质量远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即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沙和沙桶的重力;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6)实验问题需要结合物理规律去解决.对于实验我们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比如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为什么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等.

解答 解:(1)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可以测量时间,所以不需要秒表.上述器材中不必要的为C,
故选:C.
(2)要使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实验前应平衡摩擦力,具体做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砂和砂桶,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故选:B.
(3)当m<<M时,即当盘和重物的总质量m远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时,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盘和重物的总重力,由题意可知,最合理的一组m与M值是C.
故选:C
(4)应用△x=aT2求加速度时,为减小测量误差,△x常采用不相邻点间的位移差,并且采用逐差法,由各选项可知,误差最小的算法是D.
故选:C.
(5)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所以A错误,BCD正确.
(6)从图3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F=0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没有拉力时小车还有加速度,说明小车的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平衡摩擦力过大,从图象上还可以看出:F从0开始增加,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车的质量,慢慢的砂和砂桶的重力在增加,那么在后面
砂和砂桶的质量就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呢,那么绳子的拉力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就相大呢.所以原因是砂和砂桶的质量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故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故答案为:(1)C  (2)B  (3)C (4)D  (5)A  (6)BD

点评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然后结合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验问题,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斜向下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推力F使木箱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Fsin30°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mg+Fsin30°
C.木箱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30°
D.木箱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μFsin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个物体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的恒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20m/s,加速度大小为a=5m/s2,求:
(1)物体经过多长时间回到出发点?
(2)由开始运动算起,6s末物体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某列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的照片,甲处显示为“9:28”,乙处显示为“201km/h”,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
A.绕太阳公转的地球B.从北京往上海运动的火车
C.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200N,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求下列情况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加速度(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1=10N的拉力时;
(2)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2=30N的拉力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Q所受的合力始终为零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物块A、B、C的质量分别为M、3m、m,并均可视为质点,它们间有m<M<4m关系.三物块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物块B与C间的距离和C到地面的距离均是L.若C与地面、B与C相碰后速度立即减为零,B与C相碰后粘合在一起.(设A距离滑轮足够远且不计一切阻力).
(1)求物块C刚着地时的速度大小?
(2)若使物块B不与C相碰,则$\frac{M}{m}$应满足什么条件?
(3)若M=2m时,求物块A由最初位置上升的最大高度?
(4)若在(3)中物块A由最高位置下落,拉紧轻绳后继续下落,求物块A拉紧轻绳后下落的最远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水平向右运动的小车上,有一个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被平行斜面的细绳系住而处于静止状态,求:小球能一起与斜面运动而不分开的最大加速度?若小球的加速度a=2g水平向右,绳对小球的拉力和斜面对其的支持力各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