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将硬导线中间一段折成不封闭的矩形线框,ab边长为50cm,ac边长为20cm,它在磁感应强度为0.10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100rad/s,硬导线在M、N两处通过电刷与外电路相连,外电路接有阻值为8.0Ω的电阻R.已知硬导线M、N间的电阻为2.0Ω,其它电阻不计.若从图示位置(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开始计时,则(  )
A.电流表的示数为0.10A
B.电压表的示数为1.0V
C.经过1min电阻R发出的热量为2.4J
D.通过电阻R的电流iR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iR=0.05$\sqrt{2}$cos100t(A)

分析 根据Em=nBSω可以求得最大电动势的大小,从而求出有效值的大小及瞬时值;再由功率公式求解发热量.

解答 解:A、交流电的最大值Em=BSω=0.1×0.5×0.2×100=0.1V;则有效值E=$\frac{0.1}{\sqrt{2}}$V;电流的示数I=$\frac{E}{R+r}$=$\frac{\frac{0.1}{\sqrt{2}}}{0.8+0.2}$=$\frac{\sqrt{2}}{20}$A;故A错误;
B、电压表的示数为:U=IR=$\frac{\sqrt{2}}{20}×0.8$=$\frac{\sqrt{2}}{25}$V;故B错误;
C、R的发热量Q=I2Rt=($\frac{\sqrt{2}}{20}$)2×0.8×60=2.4J;故C正确;
D、线框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故通过电阻R的电流iR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iR=0.05$\sqrt{2}$sin100t(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掌握住最大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是本题的关键,记住最大感应电动势Em=nBSω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计算功率时要用有效值来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一电荷量q=+1.0×10-8C的点电荷在电场中的A点所受电场力F=2.0×10-4N.求:
(1)在图中画出上述点电荷在A点的受力方向;
(2)A点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该点电荷移出电场,则A处的电场强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a)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b)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b)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2)(单选)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单选)下列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CD
(A)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越大越好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尽量小些
(C)AO间距离要大一些,将结点O尽量拉到白纸的中间
(D)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带电粒子M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由P点运动到Q点,在此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了2.6×10-8J的功,那么(  )
A.M在P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它在Q点的电势能
B.P点的场强一定小于Q点的场强
C.P点的电势一定高于Q点的电势
D.M在P点的动能一定大于它在Q点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测量甲、乙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所做出的U-I图象.若两个电源的电动势分别为E、E,内阻分别为r、r,则(  )
A.E>EB.E<EC.r>rD.r<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线圈输出电压的频率为50Hz
B.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31V
C.原线圈中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310V
D.P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_{90}^{232}$T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生成的新核中具有82个质子和126个中子.这个核反应方程可以写成${\;}_{90}^{232}Th$${→}_{82}^{208}Pb$+624He+4-10e(新核用X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重力做功的计算WG=mgh向上运动做负功,向下运动做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下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如图所示.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分别挂1个、2个、…7个50g的钩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L2、…L7
测量记录表:
代表符号L0L1L2L3L4L5L6L7
刻度数值/cm1.703.405.128.5210.2111.9213.60
(1)实验中,L3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上图将这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2)弹簧的劲度系数k=29.4N/m(g取10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以下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下列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是:CBDAE.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