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9.如图所示,力F1=6N,水平向左;力F2=4N,竖直向下;力F3=10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求三个力的合力.(sin37°=0.6,cos37°=0.8)

分析 建立坐标系:以三个力的作用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以竖直方向为y轴方向,将F1、F2、F3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分别求出x轴和y轴上的合力,再求解三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 解:如图(a)建立直角坐标系,把各个力分解到两个坐标轴上,并求出x轴和y轴上的合力Fx和Fy,有:
Fx=F3cos37°-F1=2N
Fy=F3sin37°-F2=2N
因此,如图(b)所示,总合力为:
F=$\sqrt{{F}_{x}^{2}+{F}_{y}^{2}}$=2$\sqrt{2}$N
tanφ=$\frac{{F}_{y}}{{F}_{x}}$=1,所以ϕ=45°.

答:它们的合力大小为2$\sqrt{2}$N,方向与x轴夹角为45°.

点评 正交分解法是求解合力的一种方法,首先要建立坐标系,先正交分解,再求解合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距地面高度为h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小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v,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这对于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为4mv2B.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mgh
C.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会变大D.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m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则(  )
A.物体的位移可能与物体运动的路程相同
B.物体的位移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C.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
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自来水龙头下面放着一非常浅的平底容器,调节水龙头的开关,使水一滴一滴地下落.继续调节,当调节到前一滴水碰到容器底部的瞬间,这一滴水正好从水龙头口开始下落时为止(这两滴水之间没有水滴).
(1)根据水滴的运动情况,如果要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水滴下落的高度和水滴下落的时间,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和秒表.
(2)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随后的主要实验步骤:测量出水龙头到容器底部的距离h,测出n滴水下落所需要的时间t,根据实验记录数据计算g.
(3)g值的表达式为g=$\frac{2h{n}^{2}}{{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一台起重机在起吊地面的重物时,先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s,然后向上做匀速运动10s,最后做匀减速运动3s恰好停止,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之比为4:20:3,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真空中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体,以球心O为坐标原点,沿半径方向建立x轴,P点为球面与x轴的交点.已知均匀带电球体,x≥R处的电场分布与电荷量全部集中在球心时相同,而均匀带电球壳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k为静电力常量,则(  )
A.球内部各点的电势相等
B.球内部的电场为匀强电场
C.x轴上各点中,P点场强最大
D.x轴上x1(x1<R)处场强大小为$\frac{{kQ{x_1}}}{R^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两金属导体M和N之间的等势线如图中实线所示.现有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P和Q是运动轨迹上的两点,不计带电粒子对原电场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所带电性与导体M所带电性相反
B.P和Q两点的电场强度关系为EP<EQ
C.粒子在P点的受力方向为图中F方向
D.P和Q两点的电势关系为φP>φ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如图1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供实验选择的重物有以下四个,应选择D
A.质量为10g 的砝码B.质量为50g 的塑料球
C.质量为200g 的木球D.质量为200g 的铁球
(2)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2所示.纸带的左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
(3)图中O 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连续打出的点A、B、C、D、E、F、G 作为计数点,为验证重物对应O 点和F 点机械能是否相等,并使数据处理简便,应测量O、F 两点间的距离h1和EG两点间的距离h2
(4)已知重物质量为m,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从O 点到F 点的过程中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k=$\frac{m{{h}_{2}}^{2}}{8{T}^{2}}$(用本题所给字母表示).
(5)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物增加的动能略小于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O 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 图线,如图3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物下落时受到阻力与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1.0%(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如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0.496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CD.(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m}_{3}g-({m}_{2}+{m}_{3})a}{{m}_{2}g}$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没有考虑打点计时器给纸带的阻力、细线和滑轮间、以及空气等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