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①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3.80N.
②(多选)下列的实验要求中不必要是CD
A.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
B.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C.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应尽可能大于90°
D.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方向,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③(多选)图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
B.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
C.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D.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④(单选)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B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分析 根据弹簧秤指针的指示可以正确读出其示数,弹簧秤本身误差就比较大,读数时可不用估读;
因为我们要用力的图示画重力,故需要测出重力的大小;为了让测出来的两个分力更精确,故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且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来减小摩擦;实验是验证三个力的关系,只要测出三个力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固定O点位置

解答 解:①弹簧测力计读数,每1N被分成10格,则1格就等于0.1N.图指针落在3N到4N的第8格处,所以3.80 N.
②A、细线应尽可能长一些,能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故A正确;
B、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B正确;
C、细线AO与BO之间的夹角适当大一点,不一定需要大于90°,故C错误;
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变拉力多次实验.故D错误;
本题选不必要的,故选:CD.
③A、图中的F′是力F1和F2合力的理论值,故A错误,B正确;
C、F是力F1和F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D、本实验将细绳都换成橡皮条,同样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故选:BCD
④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原理,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
故选:B.
故答案为:①3.80;②CD;③BCD;④B

点评 通过作出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重点是如何准确作出力的图示.同时值得注意其中有一力大小与方向均已一定,从而减少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与实验原理有关,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O为圆心,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点以初速度v1沿AB方向平抛一小球,小球将击中坑壁上的最低点D点;若A点小球抛出的同时,在C点以初速度v2沿BA方向平抛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并也能击中D点.已知∠COD=60°,且不计空间阻力,则(  )
A.两小球可能同时落到D点B.两小球一定不能同时落到D点
C.两小球的初速度之比v1:v2=3:$\sqrt{6}$D.两小球的初速度之比v1:v2=$\sqrt{6}$: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虽然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是它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C.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压强和体积都不变时,其内能可能增大
D.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不断升高时,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如图所示的电路(R1、R2为标准定值电阻,阻值已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时,电流表为理想电表.当开关S2与1接触时的电流强度I1,开关S2与2接触时的电流强度I2,则:
(1)电动势表达式E=$\frac{{I}_{1}{I}_{2}({R}_{1}-{R}_{2})}{{I}_{2}-{I}_{1}}$,内电阻表达式r=$\frac{{I}_{1}{R}_{1}-{I}_{2}{R}_{2}}{{I}_{2}-{I}_{1}}$.
(2)如果电流表因长期使用,表盘示数不清楚,但表盘刻度依然清晰,利用该电路能测量哪些物理量内电阻(填“电动势”或“内电阻”或“电动势和内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基础是(  )
A.α粒子的散射实验B.对阴极射线的研究
C.光电效应实验D.氢原子光谱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以V0=12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0.5kg的物体,g取10m/s2
求: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和回到抛出点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已知某个力的大小为8N,则不可能将此力分解为下列哪组力(  )
A.1N 10NB.10N  10NC.10N  20ND.20N  2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区域内有平行于AB边的匀强电场,E、F、H是对应边的中点,P点是EH的中点.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F点沿FH方向射入电场后恰好从D点射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粒子的运动轨迹经过P点
B.粒子的运动轨迹经过PH之间某点
C.若将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粒子恰好由E点从AD边射出
D.若增大粒子的初速度可使粒子垂直穿过E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甲所示,质量m=4kg的物块在平行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t=0.5s时撤去拉力,利用速度传感器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
(1)2s内物块的位移大小x和通过的路程s;
(2)拉力大小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