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为某摄影师用相机抓拍到的某旅游景区的照片,对该照片和摄影师拍摄过程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景物在水中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B.由于景物发出的光在平静的湖面上发生全反射,所以景物在水中的像看起来很亮
C.从相机中看不见湖面下物体的原因,可能是湖面下物体发出的光在湖面发生了全反射
D.如果摄影师向湖面靠近,从相机中仍不能看到湖面下的物体
E.如果摄影师远离湖面,从相机中一定看不到湖面下的物体

分析 水面类似于平面镜,景物在水中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虚像,景物发出的光在平静的湖面上不会发生全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

解答 解:A、图中的景物在水中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故A正确.
B、发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可知,景物发出的光在平静的湖面上不能发生全反射,而发生了反射,所以景物在水中的像看起来很亮,故B错误.
C、从相机中看不见湖面下物体的原因,不是由于湖面下物体发出的光在湖面发生了全反射,而光线在湖面上发生了反射,故C错误.
D、如果摄影师向湖面靠近,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可能射不到相机中,则从相机中可能看到湖面下的物体,故D错误.
E、如果摄影师远离湖面,根据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可能射不到相机中,则从相机中能看到湖面下的物体.故E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全反射现象及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要注意全反射是光的反射是两种不同的现象,形成的条件也是不同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学校甲同学设计了一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取一内壁光滑的长圆桶.在圆桶的O点处钻一个恰能让一小球通过的小孔(球半径很小),在圆桶外侧安装好支架,支架与圆桶衔接处水平且过渡平滑,如图甲所示.他在内壁上粘上一层复写纸,再将一张白纸附在圆筒内壁,并用透明胶带固定.在与圆桶小孔对应的白纸和复写纸处,开出一能让小球自由出入的小孔.利用重锤线在白纸高处、低处标上两点,用以制作通过O点的y坐标轴.

将小球放置在支架的档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通过O点后,在圆桶内壁上多次反弹.实验后,取下白纸,得小球打击后留下的印记.发现O、B、D在一竖直线上,A、C在另一竖直线上,经测量OA的水平距离为9.42cm,OA的竖直距离为4.9cm.(π取3.14,g取9.8m/s2
①乙同学提出关于本实验的几点注意事项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A.支架末端应保持水平
B.挡板的位置不宜过高
C.粘贴到圆筒时,白纸边缘应水平
D.安装支架时,支架末端出口处即图中的O点
②根据OA的位置,甲同学可计算出小球自O点射入圆筒的瞬时速度v0=0.6m/s
③根据计算所得v0,考虑到小球与圆筒碰撞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所以实际测量OD的竖直距离大于理论值.(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二分频”音箱内有两个不同口径的扬声器,分别称为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音箱要将扩音机送来的含有不同频率的混合音频电流按高、低频段分离出来,送往相应的扬声器,以便使电流所携带的音频信息按原比例还原成高、低频的机械振动.图为音箱的电路图,高、低频混合电流由a、b端输入,L1和L2是线圈,C1和C2是电容器,据此可以确定甲扬声器是低音扬声器(高音扬声器或低音扬声器),L2的作用是过滤低频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关于固体和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
B.单晶体和多晶体的物理性质没有区别,都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C.液体的浸润与不浸润均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
D.液晶显示器是利用了液晶对光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一质量为2kg的玩具车以额定功率4W在一条平直的轨道上由静止启动,假设轨道对玩具车的摩擦力为定值,已知该玩具车的最大速度为2m/s,当玩具车的速度为1m/s时,其加速度为(  )
A.4m/s2B.2m/s2C.1m/s2D.0.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如图是某自动加热装置的设计图,将被加热物体在地面小平台上以一定的初速经过位于竖直面内的两个四分之一圆弧衔接而成的轨道,从最高点P飞出进入加热锅内,利用来回运动使其均匀受热.我们用质量为m的小滑块代替被加热物体,借这套装置来研究一些物理问题.设大小两个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径分别为2R和R,小平台和圆弧均光滑.将过锅底的纵截面看作是两个斜面AB、CD和一段光滑圆弧BC组成,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且不随温度变化.两斜面倾角均为θ=37°,AB=CD=2R,A、D等高,D端固定一小挡板,锅底位于圆弧形轨道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碰撞不损失机械能.滑块始终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如果滑块恰好能经P点飞出,为了使滑块恰好沿AB斜面进入锅内,应调节锅底支架高度使斜面的A、D点离地高为多少?
(2)接(1)问,求滑块在锅内斜面上通过的总路程.
(3)对滑块的不同初速度,求其通过最高点P和小圆弧最低点Q时受压力之差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如图所示,半径R=1.0m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7°,另一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C点右侧的水平路面上紧挨C点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1kg,上表面与C点等高.质量m=1kg的物块 (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v0=1.2m/s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木板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05,sin 37°=0.6,cos 37°=0.8,取g=10m/s2,设木板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跟滑动摩擦力相等.试求:
(1)物块经过轨道上的B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块经过轨道上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木板至少多长才能使物块不从木板上滑下?
(4)若木板足够长,请问从开始平抛至最终木板、物块都静止,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与木板间产生的内能为多少?木板与地面间产生的内能为多少?共产生的内能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若该波的周期是10s,则该波向前传播30m,需要多少秒(  )
A.100sB.120sC.150sD.20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波长最大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B.频率最大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C.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
D.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3.34eV的锌板上时不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