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是由4节电动势为1.5V,内电阻为0.25Ω的干电池串联组成,电阻R1=10Ω,R2=7.5Ω,滑动变阻器R3的总阻值为20Ω,不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对电路的影响,闭合电键K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使ap段和pb段的电压相等,这时求:
(1)电压表、电流表上的示数;
(2)滑动变阻器R3上消耗的电功率.

分析 (1)不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对电路的影响,电压表内阻近似为无穷大,相当于开关断开,电流表内阻近似为零,相当于导线.所以电路的结构是:R2与Rap并联后与Rpb串联,再与R1并联.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电流表测量R2的电流.先根据串并联关系求出外电路总电阻,再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总电流和路端电压,即可得到电压表的读数.再求出R2的电流.
(2)根据功率公式P=I2R和$\frac{{U}_{\;}^{2}}{R}$求出R3上消耗的电功率.

解答 解:(1)根据题意使ap段和pb段的电压相等,则
${R}_{ap}^{\;}$与${R}_{2}^{\;}$的并联电阻与${R}_{pb}^{\;}$相等
$\frac{{R}_{ap}^{\;}{R}_{2}^{\;}}{{R}_{ap}^{\;}+{R}_{2}^{\;}}={R}_{3}^{\;}-{R}_{ap}^{\;}$
解得:Rap=15Ω    Rpb=5Ω
总内阻r′=4r=1Ω
总电动势E′=4E=6V
外电路总电阻$R=\frac{10×10}{20}=5Ω$
电压表示数U=$\frac{6}{5+1}$×5=5v     
电流表示数IA=$\frac{U}{2{R}_{2}^{\;}}$=$\frac{2.5}{7.5}$=$\frac{1}{3}$A
(2)电阻${R}_{3}^{\;}$消耗的功率P3=$\frac{2.{5}_{\;}^{2}}{15}+\frac{2{5}_{\;}^{2}}{5}=\frac{5}{3}$w=1.67w
答:(1)电压表示数5V、电流表上的示数$\frac{1}{3}A$;
(2)滑动变阻器R3上消耗的电功率1.67W.

点评 本题首先要正确分析电路的结构,了解电表所测量的电压或电流,其次要熟练应用欧姆定律求解电流、电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两列简谐横波,一列波沿着x轴向右传播(实线所示),另一列沿着x轴向左传播(虚线所示),波速大小均为20m/s.如图所示为某时刻两列波的波动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波长均为8m
B.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5Hz
C.两列波在b、d点处干涉加强,在a、c点干涉减弱
D.再经过0.1s,a处质点在波峰,c处质点在波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线圈的匝数比为3:1,次级接三个相同的灯泡,设其中一个灯泡电流为I,电压为U;初级线圈中串有一个相同的灯泡L,则(  )
A.灯L的电压为3UB.灯L的电流为3I
C.灯L的电压为UD.灯L的电压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波和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决定
B.泊松亮斑是光通过圆孔发生衍射时形成的
C.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
D.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如图所示,在真空中边长为10cm的等边三角形的两个顶点A、B上各放一个点电荷,其中Q1=1×10-8C,Q2=-1×10-8C,现在三角形的另一顶点C处放一个带电荷量q=1×10-8C的正点电荷,已知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求该正点电荷q所受到的电场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B.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left.\begin{array}{l}{4}\\{2}\end{array}\right.$He+$\left.\begin{array}{l}{14}\\{7}\end{array}\right.$N→$\left.\begin{array}{l}{17}\\{8}\end{array}\right.$O+$\left.\begin{array}{l}{1}\\{1}\end{array}\right.$H
E.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所释放的核能为△E=(m1+m2-m3)c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万有引力的发现与证实,让人类确立了全新的宇宙观.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太阳与地球的质量比、月球的公转周期,则再知道下列物理量就能估算地球公转半径的是(  )
A.月球半径及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B.地球半径及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C.地球附近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及万有引力常量G
D.仅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及月球的公转半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如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盘和重物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盘和重物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实验中,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先调节长木板一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B(填写所选选项的序号).
A.将长木板水平放置,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调节m的大小,使小车在盘和重物的牵引下运动,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B.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撤去盘和重物,给打点计时器通电,轻推小车,从打出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C.将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撤去纸带以及盘和重物,轻推小车,观察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
(2)图乙中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3、x4、x5、x6.已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小车的加速度a是$\frac{({x}_{6}-{x}_{3})+({x}_{5}-{x}_{2})+({x}_{4}-{x}_{1})}{9{T}^{2}}$.
(3)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C(填选项字母).
A.M=2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4)该实验小组以测得的加速度a为纵轴,盘和重物的总重力为F为横轴,作出的图象如丙图中图线1所示,发现图象不过原点,怀疑在测量力时不准确,他们将实验进行了改装,将一个力传感器安装在小车上,直接测量细线拉小车的力F′,作a-F′图如丙图中图线2所示,则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对于图象上相同的力,用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偏大,其原因是钩码的质量未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一子弹用0.002s的时间穿过一木板.穿入时速度是800m/s,穿出速度是700m/s,则子弹穿过木板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50000m/s2;穿出的子弹还能穿过3块同样固定的木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