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机械能增大
B.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C.重力对物体做负功
D.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

分析 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者是弹力做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各力做功情况,从而判断物体是否是机械能守恒.

解答 解:A、物体沿光滑曲面滑下,曲面的支持力对物体不做功,只有物体的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故A错误.
B、物体的高度不断下降,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故B错误.
C、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故C错误.
D、根据动能定理知,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常用有两种方法:一是条件法: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者是弹力做功,进行判断;二是总量法,即可根据势能和动能总和进行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某同学利用图甲中器材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图乙是该实验得到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现要取A、B两点来验证实验,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判断,连接重物的夹子应夹在纸带的左端(填“左”或“右”);
(2)若x2=4.80cm,则在纸带上打下记数点B时的速度vB=1.20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x1数据也已测出,则实验还需测出物理量为AB之间的距离或hAB
(4)若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始终略大于其增加的动能,则可能的原因是:重物的质量太小或摩擦阻力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所示,一个木箱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木箱内粗糙的底板上放着一个小木块,木箱和小木块都具有一定的质量.现使木箱获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小木块和木箱最终都将静止
B.小木块最终将相对木箱静止,二者一起向右运动
C.小木块在木箱内壁将始终来回碰撞,而木箱一直向右运动
D.如果小木块与木箱的左壁碰撞后相对木箱静止,则二者将一起向左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上端固定的一根细线下面悬挂一摆球,摆球在空气中摆动,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正在消失
B.摆球机械能守恒
C.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D.总能量守恒,摆球的机械能正在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一质量为1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N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2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frac{9}{4}$W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0.5J
C.第1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圆盘绕过圆心且垂直盘面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则(  )
A.木块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四个力的作用
B.木块的向心力保持恒定
C.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
D.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如图所示,轻弹簧的A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将物体置于倾角为30°的三角形斜劈上.已知斜面光滑,弹簧与斜面平行,手执B端令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此时斜劈静止不动,则(  )
A.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B.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C.弹簧弹力的大小为mgsin30°D.斜劈有向右运动的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某同学先按图1对弹簧甲进行探究,然后将弹簧乙和弹簧甲串联起来按图2进行探究.不考虑两个弹簧重力的影响,在弹性限度内,将质量m=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分别测得图1、图2中弹簧总长度L1、L2如表所示.取g=9.8m/s2,则弹簧甲的劲度系数k=100N/m,弹簧乙的劲度系数k=50N/m.
钩码个数1234
L1/cm26.0026.4826.9727.47
L2/cm79.4480.8982.3683.8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说明了颗粒内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B.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势能也减小
C.能量既然不会减少,则能源也不会越来越少
D.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频繁碰撞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