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计时器,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0.1s取一个计数点,它们是图6中a,b,c,d,e等点,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平均值是______(取三位有效数字).
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设a到b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x5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1
2
(a1+a2
a=
xce-xac
(2T)2
m/s2=0.805m/s2
故答案为:0.805m/s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站相距60 km,从上午8时开始,每隔10 min从甲站向乙站开出一辆汽车,速度是60 km/h。上午10时,一位乘客坐在以60 km/h的速度从乙站向甲站开出的车子上,正当他的车子开动时,同时有一辆汽车从甲站开出。这位乘客在途中遇到的汽车数是( )
A.5辆B.6辆C.14辆D.11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______仪器.它使用______电源工作,工作电压是______,若电源的频率是50HZ,他每隔______s打一点.
(2)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用手拉动纸带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旁边附着一把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根据纸带上点的排列情况可判定,手拉动纸带时,手的运动速度怎样变化______;由A到C这段距离上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打C点时手拉动纸带的速度约为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相邻两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______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α=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若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则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s打点一次.如图所示为“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其中b点反映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电源,用来______的仪器,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_____,再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cm、x2=7.5cm、x3=13.5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m/s,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______m/s,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研究小组为测量一个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如图甲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kg;
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如图甲所示安装;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s);
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小车与纸带所受的阻力恒定).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部分点迹如图乙所示(已知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
请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______m/s.
(2)电动小车关闭电源后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3)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题中各小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1)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1,每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定S1=4.29cm,S2=5.79cm,S3=7.30cm,S4=8.78cm,则该小车加速度为______m/s2
(2)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得到的a-F图象如图2所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