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吊上适当的钩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可以测出1~6每个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t图象,进而得到a,其中3号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3=0.264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也可以去除一个数据,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如果去除的是2.88cm这一数据,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0.496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CD(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完全选对才得分)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钩码的质量m3
E.利用秒表测量滑块运动的时间t
(4)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m3g-(m2+m3)a}{m2g}$(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 (1)利用平均速度求得瞬时速度
(2)利用逐差法△x=aT2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由此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求出摩擦系数的表达式.由于木块滑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因此会导致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偏大.

解答 解:(1)其中3号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_{3}=\frac{{x}_{24}}{2T}=\frac{2.40+2.88}{2×0.1}×1{0}^{-2}m/s=0.264$m/s
(2)由△x=aT2即可算出a=$\frac{{x}_{36}-{x}_{03}}{9{T}^{2}}=\frac{2.88+3.39+3.88-1.40-1.89-2.40}{9×0.{1}^{2}}$×10-2m/s2=0.496m/s2
(3)根据f=T-m2a=m3g-m3a-m2a可知,还需测出滑块的质量m2、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故选:CD
(4)由f=μm2g=T-m2a=m3g-m3a-m2a可得:μ=$\frac{{m}_{3}g-({m}_{2}+{m}_{3})a}{{m}_{2}g}$.因为没有考虑打点计时器给纸带的阻力或滑轮给细线的摩擦力,所以测量的动摩擦因数偏大
故答案为:(1)0.264;(2)0.496;(3)CD;(4)$\frac{m3g-(m2+m3)a}{m2g}$,偏大

点评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同时要熟练应用所学基本规律解决实验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8克氧气所含的分子个数为1.5×1023个,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分子的平均距离约为4×10-9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有两个电量相等的正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点是O,C、D是中垂线上的两点,A、B为连线上关于O点对称的两点,则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点电荷-q从A点沿连线移动到B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
B.将点电荷-q从D点沿连线移动到C点,电场力不做功
C.将点电荷+q从A点沿连线移动到B点,电场力先变小后变大
D.将点电荷+q从D点沿连线移动到C点,电场力先变小后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在实验室做力学实验室会经常用到“重物”,请为下列实验从图中选择最合适的“重物”(填“A”或“B”或“C”);
①“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B;
②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和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腿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实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
A.把纸带向左拉直
B.松手释放物块
C.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ACB(填入代表步骤的标号).
(2)图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物块的质量为0.5kg,由M和L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分别为1.29m/s和0.78m/s.比较两纸带可知,M(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打L纸带的情况下,物块获得最大动能是0.15J(以上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入正弦式交变电流,开关S断开时,灯泡L1、L2发光,则开关S闭合后(  )
A.灯泡L2亮度不变,灯泡L1变亮B.灯泡L1变亮,灯泡L2变暗
C.电流A的示数将减小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A球与质量为2m的小球B通过一段轻绳悬挂在天花板和墙壁之间.已知第一段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重力加速度为g,求第二段绳子中的弹力F2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图甲为一列横波在t=0时的波动图象,图乙为该波中x=2m处质点P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所遇到的频率为0.25Hz
B.若该波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则该波所遇到的障碍物尺寸一定比4m大很多
C.再过0.5s,P点的动能最大
D.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符合实验要求的摆线,下端系一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O点;
b.在小球静止悬挂时测量出O点到小球球心的距离l;
c.拉动小球使细线偏离竖直方向一个不大的角度(约为5°),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
①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其表达式为g=$\frac{4{π}^{2}l{n}^{2}}{{t}^{2}}$;
②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cm,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1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88.80cm.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是时间如图2中秒表所示,那么单摆的摆动周期是1.87s.

③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数值大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际值,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C.(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序号)
A.测量摆长时,把摆线的长度当成了摆长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固定于O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越摆越长
C.测量周期时,误将摆球(n-1)次全振动的时间t记为了n次全振动的时间,并由计算式T=$\frac{t}{n}$求得周期
D.摆球的质量过大
④在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方案并纠正了错误后,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他决定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并通过改变摆长,测得了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并用这些数据作出T2-l图象如图3所示.图线斜率的意义B.
A.$\frac{g}{4{π}^{2}}$    B.$\frac{4{π}^{2}}{g}$    C.g    D.$\frac{1}{g}$
⑤在题④中,利用图线上任意两个点a、b的坐标(l1,T12)、(l2,T22)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frac{4{π}^{2}({l}_{2}-{l}_{1})}{{T}_{2}^{2}-{T}_{1}^{2}}$.
⑥在题④中,如果在描点时若误将摆线长当做摆长,那么画出的直线将不通过原点,由图线斜率得到的重力加速度与正常相比,将产生哪一种结果?A
A.不变      B.偏大     C.偏小      D.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