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P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点是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①P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撞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N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设为t,则有

  OPv10t

  OMv1t

  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v200

  

  ③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ON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由图可知OP2aR,因此水平荧光屏发亮范围的右边界的坐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A所示的读数是
13.55
13.55
mm.如图B,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的读数是
0.680
0.680
mm.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c=
|v2-v1|
v20-v10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c=1.非弹性碰撞的c<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c所示)验证物体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 点 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
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
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
的平均位置.M点是
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
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
的平均位置.N点是
小球2碰后落点
小球2碰后落点
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可用线段OP、OM、ON替代两个小球碰撞前后速度的理由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水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ON-0M
OP
ON-0M
OP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也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也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c=
.
v2-v1 
  
.
.
v20-v10 
  
.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c=1.非弹性碰撞的c<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物质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1)P点是
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
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第二步碰撞后小球1落点
第二步碰撞后小球1落点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第二步碰撞后小球2落点
第二步碰撞后小球2落点
的平均位置.
(2)写出用所测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ON-OM
OP
ON-OM
O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7?浙江)(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
竖直位移(或↑↓)
竖直位移(或↑↓)
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
衰减(或衰减调节)
衰减(或衰减调节)
钮或
y增益
y增益
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
扫描范围
扫描范围
钮置于
1k挡位
1k挡位
位置,然后调节
扫描微调
扫描微调
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
|ν2-ν1|
ν20-ν10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
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
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
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
平均位置,M点是
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
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
平均位置,N点是
小球2落点的
小球2落点的
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则有op=v10t,OM=v1t,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v20=0
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则有op=v10t,OM=v1t,ON=v2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v20=0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e=
v2-v1
v10-v20
=
ON-OM
OP-0
=
ON-OM
OP
e=
v2-v1
v10-v20
=
ON-OM
OP-0
=
ON-OM
OP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
精英家教网
①实验小组选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测得h1=12.01cm,h2=19.15cm,h3=27.86cm.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
 
J;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
 
 J,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知道该实验小组在做实验时出现的问题是
 
.(重锤质量m已知)
②在图乙所示的纸带基础上,某同学又选取了多个计数点,并测出了各计数点到第一个点O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v2/2为纵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下图中的
 
.图线的斜率表示
 

精英家教网
(Ⅱ)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
|v2-v1||v20-v10|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精英家教网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
 
平均位置,
M点是
 
平均位置,
N点是
 
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Ⅰ)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
|v2-v1|
|v20-v10|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某同学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求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小球2碰撞前静止.在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的物理量有
OP
OP
OM
OM
ON
ON
的长度,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e=
ON-OM
OP
e=
ON-OM
OP

(Ⅱ)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大小的实验中,将1滴配置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中,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待液面稳定后,在水面上形成油酸的
单分子
单分子
油膜;把带有方格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绘出油膜的边界轮廓,形状如图2所示.已知坐标方格边长为1cm,则油膜的面积为
38
38
cm2
(Ⅲ)如图3为一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竖直背景方格的实际边长均为5cm,那么照片的闪光频率为
10
10
Hz;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
1.5
1.5
m/s.(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