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9m/s | B. | 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 ||
C. | 第2秒内质点的位移是12m | D. | 前2秒内质点的位移是10m |
分析 根据与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表达式得出前3s内、前2s内、第3s内的位移、第2s内的位移,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答 解:A、第3s内的位移${x}_{3}=({3}^{2}+4×3)-({2}^{2}+4×2)m$=9m,则第3s内的平均速度$\overline{v}=\frac{{x}_{3}}{{t}_{3}}=\frac{9}{1}m/s=9m/s$,故A正确.
B、前3s内的位移x=32+4×3m=21m,则前3s内的平均速度$\overline{v}=\frac{x}{t}=\frac{21}{3}m/s=7m/s$,故B错误.
C、第2s内质点的位移${x}_{2}=({2}^{2}+4×2)-(1+4×1)$m=7m,故C错误.
D、前2s内的位移x′=22+4×2m=12m,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位移表达式得出位移的大小,结合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进行求解,基础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探究合力与分力关系时,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 |
B. | 在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的是微元法 | |
C. | 用质点代替物体,使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 |
D. | 伽利略在利用理想实验探究力和运动关系时,使用的是实验归纳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的压力是桌子发生形变引起的 | |
B. |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
C. |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而且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 |
D. | 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当光照射金属表面,只要光足够强,就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 |
B. | α射线的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弱 | |
C. | 波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 | |
D. | ${\;}_{92}^{238}$U衰变成${\;}_{82}^{206}$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6次α衰变 | |
E.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